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經濟承壓前行 産業積聚開放擴大引領新發展

2019-12-26 09:23:29 | 來源:中新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摘要提示: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廣西經濟運行如何?24日在南寧召開的廣西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給出的答卷是總體平穩,承壓前行,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中新網南寧12月24日電(記者 楊陳 林浩)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廣西經濟運行如何?24日在南寧召開的廣西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給出的答卷是總體平穩,承壓前行,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新動能形成經濟增長點

  受全球經濟增速降低、中美經貿摩擦不利影響,以及市場需求疲軟等多重因素疊加,2019年,廣西骨幹産業汽車産銷下滑,成品油、鋼材等重點工業品價格下降,畜牧業生産受損嚴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與此同時,廣西新動能呈現加快成長局面。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介紹,當地實有市場主體、新建投産“四上”單位同比較快增長,百億投資工業項目在建和新開工達到20余項,比去年有較大增加,新動能正在持續積累。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亦披露,今年以來,廣西新産業加速壯大,竣工投産了一批“雙百雙新”“千企技改”産業項目,新能源汽車、智慧電視機等新産品成倍增長,新市場主體快速增多,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産業創新加快,隨著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經濟規模效應顯現。

  談及2020年發展,鹿心社在會上強調,堅持把培育新動能作為主攻方向,用好用足國家産業和投融資政策,強化項目支撐,擴大有效投資。在加快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中挖掘新動能,在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中催生新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有力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形成更多先進産能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聚集群打造“産業林”

  廣西作為後發省區,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當務之急是要聚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培植“工業樹”、打造“産業林”,以此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水準,壯大産業發展新動能。

  陳武介紹,廣西將重點打造一批在全國都叫得響的重大産業集群,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傳統優勢産業方面,廣西將推動柳工、玉柴、中船欽州等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打造機械製造産業集群;強化核心零部件研發和製造,加快柳州汽車城、貴港汽車基地等建設,推動形成整車及零部件生産、研發和展示展覽于一體的汽車産業集群;抓好金川有色技改,正威新材料、中鋁防城港生態鋁、百色生態鋁、南寧高端鋁等項目,積極引進産能置換和産業轉移項目,推動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打造金屬新材料産業集群。

  新興産業方面,廣西將加快華誼新材料、恒逸綠色化工化纖等項目建設,延伸煉化産業鏈,推動油煤鹽氣四位一體發展,打造綠色高端化工新材料産業集群;以華為信息生態産業合作區、惠科電子産業新城等為龍頭,推動智慧終端、新型顯示屏等集群化發展,打造電子信息産業集群;全力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拉長産業鏈,推進賀州碳酸鈣新材料産業園、來賓匯賓碳酸鈣産業鏈等項目,打造綠色高端碳酸鈣産業集群;推動“健康+”融合發展,加快南寧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北海銀基濱海旅遊度假中心、深圳巴馬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建設,引入中國奧園集團等龍頭企業,打造大健康和文旅産業集群。

  與此同時,廣西還將持續推進傳統産業“二次創業”和“千企技改”工程。深入開展産業大招商,實施“央企入桂”“民企入桂”“灣企入桂”三大行動。

  精準承接推動東融

  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毗鄰,是大灣區的直接腹地,具有與大灣區合作的廣闊空間。加速“東融”將有利於推動廣西與大灣區的産業融合發展,促進産業優化升級。

  為此,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人介紹,廣西將立足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瞄準粵港澳大灣區精準承接輕工業轉移,重點發展傢具板材、紡織服裝、家用電器、五金水暖等輕工業;加大粵桂合作産業園合作步伐,推動産業群鏈整體轉移;加強與東部發達地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省份産業合作,重點承接日用化工、繭絲綢加工等特色輕工業,加快特色轉移。

  此外,廣西還將加快打通省際“斷頭路”,開工南深高鐵(玉林至深圳段),推進賀州至連山、浦北至信宜等高速公路建設,細化兩省區産業轉移結對合作事項,制定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實施方案和支持政策,推動與萬科、華為等合作項目落地,加強與大灣區在交通、産業、生態等方面的規劃銜接。(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