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黃月芬 實習生 何寧):6月19日,“千名記者一線行”採訪團走進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常麼小學,雕刻著苗、彝、仡佬、壯、漢5個民族人物形象的圖騰柱格外引人注目。“這五個圖騰柱代表著來自5個民族的學生聚集在我們學校。它們的高度一樣,寓示著民族團結。”常麼小學校長唐永傑解釋道。
常麼小學的五個圖騰柱 攝影 何寧
當天上午10點,伴著集合的進行曲,數百名身穿苗族服飾的小學生們在操場上有序地排列開。在悠揚的蘆笙聲中,小學生們隨著節拍跳起了歡快的蘆笙操。
在常麼小學,孩子們的課間操都是由校內教師自己編排的,而編排的靈感來源則是苗族傳統樂器——蘆笙。“這可以讓孩子們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常麼小學音樂老師楊明新説。
學生們在為蘆笙操做準備動作 攝影 何寧
常麼小學是一所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生源的學校。自2016年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以來,常麼小學將民族服飾作為校服,開設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系列課程。“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喜歡學樂器的就學樂器。喜歡唱山歌就去學唱山歌,”唐永傑説。
課間操結束後,一陣陣悅耳的歌聲回蕩在校園裏。原來,這是常麼小學音樂教室裏的孩子們在排練苗族山歌《歡迎到苗家做客》。學生們一遍又一遍地排練著,樂此不疲。“我們想到更遠的地方去表演,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聲音,了解我們的文化。”學生們異口同聲,向“千名記者一線行”採訪團訴説著自己的願望。
山歌隊的學生 攝影 何寧
“隆林縣有豐富的民俗文化,是一個‘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隆林縣教育局局長楊勝奇表示,近年來,隆林縣在中小學教育中,越來越注重挖掘、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不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也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們在認真聽課 攝影 何寧
近年來,除了不斷推動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取得新成績,隆林各族自治縣也在狠抓“控輟保學”工作落實。截至6月15日,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輟學子女實現全部勸返複學,建檔立卡貧困戶輟學學生人數實現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