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力東融 全方位開放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取得五大成效
廣西日報  2020-07-16 09:54:37

  ■ 在體制機制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合作平臺建設推動産業聯動發展、生態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五方面取得新成效

  ■ 截至6月30日,全區共簽訂“灣企入桂”項目575個,項目總投資近5650億元

  7月15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廣西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全力東融,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以全方位開放引領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在體制機制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合作平臺建設推動産業聯動發展、生態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五方面取得新成效。

  體制機制對接取得新成效。對外與泛珠各方共同研究2020年泛珠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第十三屆泛珠論壇相關事項;北部灣城市群合作機制加快完善。對內制定出臺支持廣西東融先行示範區建設“17條”政策,即將出臺支持“灣企入桂”“兩灣”産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等政策。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新成效。我區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港航、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的28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努力構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立體交通網絡。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廣西段)已于6月30日建成通車,南寧經玉林至深圳高鐵南寧至玉林段、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一期工程、貴港二線船閘、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

  重點合作平臺建設推動産業聯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産業規劃佈局逐漸優化,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廣東省編制專項規劃,加快制定我區相關專項規劃,緊密銜接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牽頭制定廣西優化主導産業佈局基本思路及産業發展專項方案,會同廣東、海南開展北部灣城市群軌道交通規劃編制。重點合作平臺加快推進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片區累計引進粵港澳大灣區企業249家,廣西東融先行示範區今年上半年入園大灣區企業84家。“灣企入桂”專項行動加快實施,謀劃推出重點項目140個、總投資6100億元。截至6月30日,全區共簽訂“灣企入桂”項目575個,項目總投資近5650億元,其中開工項目207個、總投資近980億元。産業集聚發展水準加快提升,南寧智慧製造城、柳州現代製造城、玉林先進裝備製造城等機械産業集群初步形成;南寧、桂林、梧州、玉林四大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加快形成;賀州一體化碳酸鈣産業集群加快形成;百色生態鋁産業基地、防城港鋼鐵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

  生態聯防聯治取得新成效。推動粵桂兩省區成功簽署《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設立九州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共籌措23億元用於流域治理項目。2020年上半年,九洲江水質保持良好並持續改善。積極開展《北欽防一體化環境保護設施建設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粵桂扶貧協作不斷深化,截至6月30日,共獲得廣東省扶貧資金18.54億元,634個扶貧項目已開工建設627個。教育合作方面,粵桂兩省區共建示範特色職教點17個、示範實訓基地7個。科技合作方面,先後引進粵港澳大灣區近百人到桂開展科研合作,粵桂兩省區設立科技聯合資金,推動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設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分中心,廣西藥用植物園與深圳華大基因共建全球最大藥用植物大數據中心,廣西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衛生健康方面,粵桂兩省區實現醫療養老服務和跨省異地就醫費用聯網結算,推動廣東5市26縣96家醫療機構與廣西8市33縣105家醫療機構開展結對幫扶,獲廣東7571萬元資金支持我區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設施建設。深巴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加快建設。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區將對照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標大灣區發展,在體制機制創新、規劃銜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建鏈補鏈強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積極推動全區服務大灣區建設、接受大灣區輻射、承接大灣區産業,以高水準開放促進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廣西日報南寧訊 記者/康安)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