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2019-10-24 14:10:03來源:人民網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2019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比賽現場

  金秋十月,2019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以下簡稱“世巡賽·環廣西”)重燃戰火。18支全球頂級世巡賽車隊在八桂大地上穿平原、越丘陵、跨山地,向年度總冠軍發起衝擊。

  10月21日,“世巡賽·環廣西”打響柳州—桂林賽段的爭奪戰。這天一大早,來自柳州市鹿寨縣自行車協會的周紅文就跟同伴在柳州發車點集結,參與大眾騎行,為比賽熱場。

  “以前年輕的時候騎自行車上班,後來家裏相繼有了摩托車、小轎車,我以為自己就此跟自行車告別了,沒想到現在騎自行車成了我最喜愛的運動方式。”周紅文細數生活變遷。

  從代步工具到運動方式,從費力笨重到輕鬆時尚……新中國成立70年來,車輪“轉”出了大變化。

  “小車輪”轉動“大經濟”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觀眾觀賽熱情高漲

  作為國際頂級賽事,“世巡賽·環廣西”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覷。賽事期間,數百名運動員、裁判員、媒體記者等在廣西停留超過6天,還有成千上萬自行車運動愛好者跟隨賽事轉戰各城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首屆賽事通過消費拉動舉辦地的交通、餐飲、酒店、競賽表演等相關行業,創造了4.27億元的間接經濟價值。

  桂林城市賽是“世巡賽·環廣西”的最後一個賽段,誰將贏得桂冠,懸念在此揭曉。為了獲得更佳的觀賽體驗,桂林市民黃先生特意在城區解放橋旁的酒店訂了一間房。家人朋友一同守著電視觀看直播,等車隊快要經過解放橋時,一群人就圍在落地窗前看比賽。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黃先生和家人朋友在酒店房間觀看比賽

  “第一年在路邊看不過癮,第二年在家裏看直播又沒有現場感,今年就想出了這麼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黃先生説。

  在中國自行車運動“井噴式”發展的當口,“世巡賽·環廣西”不僅瞄準了龐大的自行車愛好者群體,更將賽事納入了城市的發展軌道。

  南寧—弄拉景區賽段被譽為“世巡賽·環廣西”的“皇后賽段”,蜿蜒的盤山賽道非常考驗車手的耐力與技術。在這一賽段,當地建起了長達22公里的壯鄉風光帶,沿途建有自行車驛站、文化景觀小品等,融競技魅力、自然風光、民俗文化于一體,給人一種“人在畫中騎”的享受。這段精心設計,給車手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享受這一賽段的風景,這樣的美景是我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去年,車手莫斯孔在拿下南寧—弄拉景區賽段冠軍後盛讚道。

  “小車輪”為廣西轉出的“體育+旅遊+扶貧”的新路子,正在越走越寬闊。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2019“世巡賽·環廣西”總冠軍、西班牙車手恩內克·馬斯在弄拉景區

  借助國際頂級賽事的廣告效應,馬山豐富的山地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迅速傳遞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廣大遊客紛至遝來。2018年,馬山縣旅遊總入增長30.59%,旅遊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率達20.6%。

  “我們山多耕地少,種田沒出路,發展體育休閒旅遊産業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好好幹幾年,‘石山’遲早會變成‘金山’!”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村委會主任黃俊源喜笑顏開。

  “小輪子”轉出新生活

  曾幾何時,自行車一度是個人財富的象徵,在“三轉一響”中位居首位。“我們年輕的時候,一輛自行車要150元左右,可那時我們的工資一個月才30元,為了買一輛自行車得攢好幾個月的工資呢。”在賽道邊等待車隊的過程中,67歲的鄧世英與同伴聊起往事。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世巡賽·環廣西”車手體驗南寧便民自行車

  如今,自行車不再是單純的實用型代步工具,早已多了時尚、運動、休閒、健身等新定位。休閒型、公路型、山地越野型等各種類型、各種功能的自行車琳琅滿目。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廣西大學自行車協會成員廖國婷與同伴一起去騎行

  廣西大學自行車協會成員廖國婷,在高二的時候擁有了第一台屬於自己的山地自行車,上大學後一週至少會騎行一到兩次。“騎行的魅力在於,你不知道你會在哪看見什麼樣的風景、遇到什麼樣的人。每一次騎行,我都能認識很多新朋友,看到很多我預料不到的美景。”廖國婷説。

  73歲的南寧市民段運根喜歡騎自行車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是2009年開始騎行的,廣西的公路我基本都騎遍了。”

小車輪 大變化 ——從“世巡賽·環廣西”看八桂大地之變

  段運根已經把騎行當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前,段運根被診斷為肺癌。出院後,段運根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騎自行車鍛鍊身體,借此提高免疫力。4:30起床,鍛鍊40分鐘後,6:00齣門騎行,每次至少騎60公里,每天風雨無阻。

  “我最開始是半個月檢查一次身體,後來一個月檢查一次,再後來三個月檢查一次,最後半年檢查一次,現在已經不用去檢查了。”段運根説,“我每年都會跟騎友一起去騎行,騎行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以及移動支付、GPS衛星定位等技術催生了一種新興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

  如今,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南寧市民李俊金每個月都會購買共享單車的騎行月卡,“主要還是為了方便,尤其是在堵車的時候,騎自行車可快多了。再加上騎自行車出行綠色環保,何樂而不為。”(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