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2019-12-31 09:47:34來源:中新網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摘要提示:12月30日,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誌著廣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30日電(馮 峰)12月30日,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誌著廣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取得又一重大突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秦如培出席上線儀式。

  儀式上,秦如培宣佈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並與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糖業辦公室主任黃勝傑,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局長、自治區政務服務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席揚,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黨組成員、自治區信息中心主任周飛,數字廣西集團董事長劉洪共同啟動平臺上線。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鐘穗主持上線儀式。

  高標定位 打造全區政務服務“總樞紐”

  一體化平臺是全區政務服務的“總樞紐”,是支撐政務服務“一網辦、零跑腿、一證辦、智慧批”的系統平臺,平臺採用“統分”“統建”“分建”三者並舉的模式,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規劃,對上聯通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橫向打通各專業辦理系統,為全區各級各部門提供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全區除貴港市自建系統外,全部使用統一雲平臺和政務一體化平臺,避免了重復建設和運維,節約建設資金10億元以上。

  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與自治區信息中心、大數據研究院、數字廣西集團,構建了“四位一體”工作機制,組織了300位專業技術人員駐場辦公,組建了15支建設團隊,挂圖作戰,交叉作業,克服建設時間緊、系統複雜、牽扯麵廣、技術要求高等難點,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政務服務平臺,先後建設完成了38套軟體系統、758個功能模組,取得與國家平臺初步對接排名第2,深入對接排名第1,區、市、縣三級向國家平臺報送實施清單總數排名第1,與國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對應的實施清單總數排名第2等多項成績,實現了建設“速度、品質、效益”三者並重。

  破壁清障 全力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

  一體化平臺建設從“雲、網、系統、數據、安全”方面進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建立“一雲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政務管理體系,解決“雲資源分散、專網林立、系統壁壘”等問題,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老百姓辦事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為推進全區各級各部門信息共享,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統籌部署全區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出臺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改革方案,建立“四改四轉”新機制,將“聚通用”作為一場攻堅戰來打,創新性制定了《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檢查指標》和“紅黑榜”通報機制,做好數據聚通用精準服務、駐場開發,形成全區數據作戰總動員的工作局面。

  自治區本級30個單位共58個專業辦理系統涉及964項政務服務事項需要與一體化平臺實現打通,目前已經打通624項,總體打通率達64.7%。13個地市共打通區直系統業務事項3178項。有效解決窗口工作人員 “二次錄入”的難題,大大提高了審批時限。

  提質擴面 加快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

  一體化平臺上線試運行4個月以來,已覆蓋49個自治區部門、14個地市,111個縣(市、區)、125個鄉鎮、28個行政村,實現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系統功能模組累計優化超過8千次,辦件量達到93萬,支撐全區單一部門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95%以上,網上可辦率90%以上,顯著提升了企業、群眾辦事效率,降低辦事成本,大大提升了群眾在“放管服”改革中的“獲得感”。

  當前,廣西“工程項目報建”的“信息化”並聯審批,實現了工程報建審批時間從105個工作日壓縮至26個工作日、申報材料由151份壓縮至111份、填報表單由10份壓縮至4份的“三個縮減”。不動産登記、企業開辦登出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達到全國一流水準。

  為了方便群眾辦事,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聯合數字廣西集團進一步推動一體化平臺向移動端延伸,開發上線“廣西政務”APP、“愛廣西”APP、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政務服務微信小程式等服務。目前,“廣西政務”APP用戶註冊量已超過50萬,已匯聚超過40萬項可辦理事項,讓老百姓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

  下一步,數字政府建設將依託一體化平臺,以大系統、大平臺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管理運行新機制、新渠道,科學謀劃、努力構建廣西“數字政府大腦”,把信息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作用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