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圖為皇氏集團華南乳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本報記者陳麒元攝
本報記者韋靜通訊員吳保民農湉
當前穩企業對於穩就業穩經濟穩社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企業疫情防控期間安全有序復工復産工作,市委主要領導深入企業調研指導,要求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遏制疫情蔓延,統籌兼顧、創造條件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産,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防控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紮實推動首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全市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産,推出多項有溫度的服務舉措,協調解決復工復産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讓工業企業吃下“定心丸”,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有序復工,努力推動一季度經濟平穩運行。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14日,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的有460家,復工率45.8%,返崗職工人數達6.5萬人。其中,青秀區、江南區、西鄉塘區、良慶區、隆安縣、賓陽縣復工率超過50%,東盟經開區復工率49%、高新區48.6%、南寧經開區46.8%。
深入一線服務 讓企業安全有序復産 連日來,華南和西南地區最大的生豬屠宰及肉製品加工基地南寧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已恢復了生産,車間廠房內是一派熱火朝天、開足馬力忙生産的景象。
“只要社會有需求,公司都可以按照訂單生産,實現朝發夕至。”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除保障生産和市場供應外,公司在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也嚴格按照要求,抓緊抓細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各有關部門、開發區迅速行動起來,靠前服務、精準服務,在確保採取科學有力防控措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企業逐步復工復産,維護經濟社會正常運行。
如市工信部門從市級層面篩選了76戶重點企業和18個重大工業在建項目(如電子信息行業的瑞聲科技、富士康,機械裝備行業的美斯達,鋁加工行業的南南鋁業)作為落實防控措施開復工的重點,各縣區、開發區也相應落實了一批重點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瑞聲科技、富士康等龍頭企業已制定了週密的疫情防控方案,有序組織員工到崗,實施了科學的網格化管理,江南區、南寧經開區的疾控部門已派出專人駐點服務,實現了安全有序復工,為全市工業企業防控工作樹立了典範。
落實政策“紅利” 幫助企業解燃眉之急
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部署,結合本地實際,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于2月5日印發了《南寧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措施》,從促進企業復工復産、降本減負、加大融資支持、強化惠企政策等4個方面推出16條“硬核”措施,為廣大中小企業雪中送炭。
如何將政策“紅利”轉變為服務企業的“真金白銀”?市工信局高度重視、迅速響應,會同市財政局迅速組織開展了2020年疫情期南寧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申報工作;按照“特事特辦、服務企業”的原則,實行企業材料申報與部門核查同步進行的並聯審批方式,目前101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已列入2020年疫情期南寧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第一批資金計劃,租賃面積達62.18萬平方米,共計獲得補助資金2645.41萬元。
市人社部門在全國率先落地疫情期間穩崗返還政策,依託南寧智慧人社“免辦”發放平臺,通過大數據篩查比對,優先向防疫應急物資生産企業發放穩崗返還,企業全程“免填表”“免申報”“免跑腿”,登錄業務系統復核確認就能拿到返還資金。從2月7日起至2月14日17時,共有6243家企業復核確認,累計審核發放“一般企業穩崗返還”資金6516.63萬元……
全市各單位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採用可執行、能落地、管用有效的措施為企業復工復産分憂解難,把“人找政策”“企業找補貼”轉變為“政策找人”“補貼找企業”服務,讓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儘快恢復正常生産,在“化危為機”中奠定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
為企業雪中送炭 有序推進復工復産 一項項有溫度的舉措,讓我市工業企業吃下“定心丸”,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奠定基礎。
紡源醫療用品集團有限公司行銷總監蘇聖軒告訴記者,市工信部門、廣西—東盟經開區等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幫助解決人員和流動資金不足等問題,為企業雪中送炭,給予企業很大的信心,“我們正開足馬力生産口罩,同時還將推動生産線和人員擴容,爭取生産出更多用於醫務人員的防護系列産品。”
剛于2月10日正式復産的廣西朗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榮侃也有相同的感觸,“目前企業已納入2020年疫情期南寧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第一批資金計劃,可以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壓力。”他認為,目前企業訂單充足,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隨著快遞和人員的逐步返崗復工,相信未來企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要持續給予中小企業幫助,切實減輕疫情對經濟運行和工業企業帶來的衝擊,支持企業平穩渡過難關,”市工信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儘快組織開展2020年疫情期南寧市工業企業租賃標準廠房補助第二輪申報工作,確保政策“紅利”落實到每一家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