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加快健全廣西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2020-03-03 10:10:4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胡曉萌

  許建忠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加強疫情防控和改進應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為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既彰顯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暴露出我們在公共衛生領域、應急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必須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及時總結經驗,推動形成制度性成果,加快構建統一領導、權責匹配、權威高效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準。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指揮體系

  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做到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才能實現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一是加強領導機構建設。建立各級應急管理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各級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履行本區域內應急管理職責。二是加強辦事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部門專項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調整充實人員,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在應急準備與突發事件處置的綜合協調作用。三是加強專家智庫建設。建立各級應急管理專家庫,進一步完善專家應急準備和突發事件處置的決策諮詢工作機制,增強輔助決策與智力支持作用。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制度體系

  著力完善公共突發事件制度體系,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一是完善應急預案機制。編制、修訂和管理各級公共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各部門專項應急預案工作,建立覆蓋各級各行業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強化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的綜合應急演練和現場指揮工作流程演練,提高應急演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完善應急會商彙報機制。針對事故災害發生規律、季節特點等,適時開展多部門聯合會商,分析研判事故災害發生、發展趨勢、災後評估。建立健全應急彙報制度,確保每項工作有督導、有落實。三是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堅持黨政主導、統一指揮、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運轉順暢、處置高效的原則,強化部門、區域、軍地、條塊、政企之間溝通協調,提升應急資源快速集成能力。四是完善應急值班機制。組建各級綜合應急值班隊伍,推進綜合應急值守專業化建設,確保突發應急事件的及時處置和應急信息處理、傳達。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防控體系

  防控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策略,完善防控體系是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主攻方向。一是強化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堅持“分類指導、分級管控”的原則,構建屬地領導、部門防控、企業負責、社會支持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實風險管理主體責任。二是強化應急宣傳教育培訓。大力普及應急安全常識,利用新媒體打造防災除患、應急避險全民公開課。組建應急宣傳志願者服務隊伍,開展應急管理宣教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七進”活動。三是強化風險隱患排查登記。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細化風險隱患分類、分級標準。逐步建立覆蓋各級各行業各單位的突發事件風險管理體系,形成分級統籌、分類實施的風險管理工作格局。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安全風險研究,及時厘清監管事權,明確責任、消除盲區。四是強化風險源的評估治理。對城鄉規劃、産業發展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實施風險評估制度;對重要時期和敏感時段,及時開展風險隱患排查,逐項劃分防控治理責任。五是強化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堅持以縣域為單元,組建預警信息發佈中心,健全基層預警信息員隊伍,建立預警信息快速發佈“綠色通道”,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和處理。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處置體系

  處置體系是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手段。一是完善信息報送機制。嚴格落實應急信息限時報告制度,重大以上及重要敏感突發事件,務必在接報後第一時間報告。二是完善早期處置機制。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後,事發地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成立現場指揮部,組織開展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先期救援,防止突發事件擴大升級。三是完善信息發佈機制。完善信息發佈啟動和運行機制,規範突發事件新聞發佈工作,確保發佈新聞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四是完善調查評估機制。及時開展突發事件調查處理,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開展事後恢復與重建工作,制定實施安置、救助、補償、撫恤、保險等善後以及恢復重建工作計劃。組織受影響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産、生活和社會秩序。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隊伍體系

  優化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構建以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以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力量為突擊、以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建設。制定消防救援力量發展規劃,逐步增加編制員額,建強專業救援隊伍,建設覆蓋城鄉的消防救援隊伍體系,構建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二是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建設規劃,完善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強化個人防護裝備、高科技裝備、特種裝備和應急通信裝備等。三是進一步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強重點基礎設施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研究制定動員和鼓勵志願者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政策措施,構建群防群治隊伍體系。

  加快健全公共突發事件保障體系

  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産能保障和區域佈局,建立集中生産調度機制,健全儲備體系,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一是提高救援保障能力。充分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加快建設以自治區級應急“一張圖”平臺為中心、市縣兩級應急平臺為紐帶、各級各部門應急平臺為節點、鄉(鎮、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和重要企事業單位終端為支點的四個層次應急管理指揮平臺,促進應急管理智慧化。二是提高協調保障能力。優化交通保障、通信保障、電力保障、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後勤保障、社會治安、群眾安置、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等,形成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應急處置保障體系,全面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三是提高資金保障能力。健全應急管理、應急救援、災害救助資金快速撥付制度,確保緊急情況下各類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研究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社會資源依法徵用與補償辦法,整合社會應急資源,提高應對突發事件保障能力。加強應急管理資金的監管工作,做到專款專用,提高應急管理資金使用成效。

  (作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廳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