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精準施策 化危為機 ——南寧青秀區貼心服務企業確保復工復産觀察
2020-03-06 09:44:5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孟振興 胡田田

  2月28日,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産業項目開工現場會在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區舉行。該項目擬建設年産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智慧工廠,達産後年産值將達100-150億元,面向東南亞國家開發的右舵産品及首款純電動SUV車型等將成為“拳頭産品”。

  負責該項目的廣西寧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睿説,疫情當前,青秀區服務企業項目的幹勁不減,“從項目簽約到落地僅用了3個月時間,這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

  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以來,青秀區多個小區被封閉式隔離,轄區企業復工復産面臨諸多困難。城區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由處級領導組成復工復産工作組,深入重點企業走訪服務,實地了解困難、現場解決問題;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採用可執行、能落地、管用有效的措施為企業分憂解難,全力以赴化危為機——

  缺資金,怎麼辦?2月26日,《南寧市青秀區關於應對疫情期間保經營穩發展的若干措施》印發,對符合條件的復工復産企業給予疫情防控補貼、房租減免、水電補貼和用工補貼;相關部門還及時蒐集整理企業融資需求,協調金融機構破解“融資難”。

  缺防護,怎麼辦?青秀區科學合理調配物資,城區經信局從2月25日至今,先後為460家企業發放口罩12.7萬隻。在商務樓宇,樓宇經濟服務事務專員一邊檢查、一邊宣傳、一邊了解情況,量身定制的《企業復工導則》《復工申報指南》等材料幫助樓宇企業儘快復工;在伶俐工業園區,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疫情突發事件聯防聯控模擬演練,提高了工作人員和企業的防控意識和相關技能,廣西建工集團智慧製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已有序復工,且均已納入防疫網格化管理。

  缺手續,怎麼辦?“手上青秀”App于2月10日增設“企業疫情防控期間復工板塊”,企業依靠App“一次都不用跑”即可辦理復工業務。截至3月4日18時,已有9690家轄區企業通過線上辦理順利完成復工復産相關手續。

  用工難,怎麼辦?青秀區制定相關政策,符合條件的轄區企業復工吸納就業、包車接送員工均可申請相關補貼。長塘鎮主動對接企業了解所需工種,根據掌握的情況積極推薦本地員工以支援重點項目建設,目前該鎮改造後續建設已經開始,南玉鐵路攪拌場各種機械進場動工;一些企業在城區相關部門的幫助下著手用機器替代人工,如劉圩鎮“市民農莊”啟用無人機噴灑作業,作業效率較之傳統方式提高了數十倍,有效緩解了用工緊張狀況。

  運輸難,怎麼辦?城區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做好農副産品流通工作的有關方案,在農産品銷售、調運、倉儲及客商接待服務等方面給予補貼。南寧山鳳農牧投資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模式在長塘鎮楓木村開展規模化山區特色養殖,該項目也是楓木村重要的扶貧産業。依託相關部門的“綠色通道”,楓木村林下養殖産業園2.6萬羽成品雞順利通過關卡進入市場銷售。

  “對症下藥”的措施、精準週到的服務,打通了影響企業復工復産的“腸梗阻”。截至3月1日,青秀區2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開工,城區限額以上商貿企業623家復工率達到100%。轄區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在復工復産的同時努力支持城區的防疫工作。2月25日,一家企業為金浦社區送來300個口罩和30桶消毒液;3月3日,新竹社區工作人員在轄區企業走訪期間,一家企業主動表示捐贈一批口罩和防護服,社區黨委書記覃毓寧説:“做好服務是我們的職責,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疫情是大考,服務見真章。“要以服務企業復工復産為重點,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起好步、開好局。”青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城區將繼續靠前服務、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在戰勝疫情中儘快恢復正常生産、在化危為機中奠定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力爭在全面貫徹落實強首府戰略中發揮首善之區的表率作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