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用汗水澆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之花,誓讓—— 美好願景變實景
2020-03-09 09:21:4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陳 靜

  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

  過去一年,我區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高舉鄉村振興大旗,書寫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篇章。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廣西”幸福鄉村建設與鄉村風貌提升協同推進,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達1334家;完成5.2萬個村莊“三清三拆”工作;建成220個行政村污水治理項目;累計完成1025萬戶衛生戶廁和655萬戶無害化戶廁改造建設;推進526個鄉土特色示範村建設,其中308個村屯項目已完工。

  新時代催人奮進,新使命激蕩人心。

  2月5日發佈的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問題,為鄉村振興基本建立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今年的廣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農業新産業新業態,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緊抓好,加快推進春季農業生産,增強農産品生産保障能力,推進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際,3月2日,自治區黨委常委會為下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水果、桑蠶、秋冬菜、優質雞、近江牡蠣、羅漢果、茉莉花(茶)……我區多項農業産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和重點,産業興旺始終被擺在首要位置。我區提出,要“打造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六大千億元産業,促進茶産業、蠶桑、中藥材等特色産業發展”。

  發展農村農業新産業新業態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我區提出,要“加快發展農業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促進一産‘接二連三’,推進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培育一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7萬家”。

  現代農業示範區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行區。今年我區將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增點擴面提質,建成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00個、縣級示範區600個。

  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經濟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産業興旺”的重要舉措,更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廣西提出,要“壯大現代林業特色産業,發展工業原料林和特色經濟林,植樹造林230萬畝,新造油茶林50萬畝,做大林産品加工産業,建好崇左山圩産業園、貴港綠色家居産業園、來賓三江口現代林業特色産業園、鹿寨桂中現代林業科技産業園、廣西(容縣)生態家居板材産業園等,創建國家林業産業示範園區,打造萬億元綠色林業産業”。

  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新的一年,我區將繼續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持續建設1500萬畝糧食生産功能區。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糖業降本增效行動,落實糖料蔗支持保護政策,建好1150萬畝糖料蔗生産保護區。全力防控非洲豬瘟,抓好生豬恢復生産和保供穩價工作。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根本。

  廣西今年必須全面完成剩下的24萬貧困人口脫貧、660個貧困村出列和8個貧困縣摘帽任務。同時,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我區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開展‘美麗廣西·幸福鄉村’活動,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建設50條鄉村風貌示範帶,完成3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示範項目和100個行政村清淤疏浚治理試點建設,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疏通要素流通渠道,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優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由此,廣西提出“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

  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基礎設施水準明顯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四個階段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廣西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為我們繪製了美好的藍圖。讓我們以“茍利社稷,不顧其身”的擔當,奮發有為,將藍圖變成現實,把願景變為實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