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雙評估、雙評價和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使前期土地收儲沉澱大量資金得以盤活,為桂林市城市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規劃支撐和資金保障。圖為暮色桂林鳥瞰圖。
全市13家試點採石場全部完成並投産,經驗做法在全區推廣。全年共完成2個國家級、6個自治區級、11個市級共19家綠色礦山建設任務,排全區前列。
1 桂林市第三次國土調查進度位居全區前列 2019年是廣西桂林市自然資源局組建履職的開局之年,桂林市自然資源系統圍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和桂林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組機構、定方向、謀全局、抓落實,開局起步平穩、改革破題發力、工作勢頭向好,為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工作成效可圈可點,呈現十大亮點。
桂林市完成“三調”核查總面積2766748.33公頃,總核查圖斑數1460428個。17個縣(市、區)全部通過自治區檢查並上報國家核查,國家反饋的抽查和檢查結果均為合格。桂林市按照國家反饋意見完成整改並提交國家核查的縣(區)在全區數量最多,調查進度一直位居全區前列。在國土調查的一些主要環節和重要節點,有作為、有創新、有成效。指導灌陽縣(全區僅有兩縣)代表自治區接受國家三調辦在線抽查舉證並圓滿完成抽檢任務;提前介入,高站位推進原耕地屬性恢復標注工作,為全區三調工作的整體推進作出了較大貢獻。
2 空間規劃統籌工作邁向新臺階
踐行“多規合一”,以提高桂林國際影響力、建成“一廊兩屏五區”生態保護格局、優化新老城區功能佈局、塑造城市風貌特色為目標,全面對接桂林“1+2”國家戰略實施和未來國土空間需求,以廣西國土資源規劃院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牽頭的14家編制聯盟初步完成14個專題研究和5個專項規劃,完成雙評估、雙評價和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積極推進過渡期“兩規”合一工作,多年來影響主城區土地利用和開發建設的“土規”與“城規”不符的矛盾困境得以解鎖,通過一致性、協調性處理後,有5550畝原來一直無法使用的土地得以利用,前期土地收儲沉澱大量資金得以盤活,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為桂林市城市快速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規劃支撐和資金保障。
3 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出臺《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保障攻堅突破“四個一”行動方案》《服務全市産業大招商項目用地保障工作方案》,全方位精準服務重大項目用地需求,保障221個重大項目用地54911.7畝;著力解決補充耕地指標5172畝,其中,水田指標3905畝,保障了華為、深科技、比亞迪等一批重大項目耕地佔補平衡問題。廳市聯動創造了深科技智慧製造産業園項目113天落地的“桂林速度”,比常規審批縮短近5倍,廣西第一台華為手機(整機)2019年8月16日在桂林生産下線,實現了廣西手機生産零的突破。
4 土地收儲與供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樹立土地大儲備格局理念,建立市縣一體化運行機制,大力開展土地報批收儲供應大會戰。桂林市完成土地收儲2.1萬畝,盤活存量土地3.49萬畝,清理閒置土地2730畝,完成土地出讓9429畝,招拍挂出讓收益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用地政策保障取得重大突破,桂林市成為全區唯一“用地用礦審批權限下放雙試點城市”。充分利用審批試點的優惠政策,僅2019年12月份辦結新增建設用地報件107宗,面積15645畝,佔全年報批總量的71%。全年完成土地報批2.2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 國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有序推進
漓江生態保護工作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桂林漓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納入自治區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漓江流域從“零敲碎打”邁向“系統治理”階段。在全區較早開展了《桂林市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和《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已完成招標並初步完成成果編制和論證工作。自治區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全部落實,漓江流域破損山體生態修復、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風景區)生態景觀修復等5個國土空間與生態修復試點工程(17個子項目)實現全部開工且進度在全區比較領先。
6 自然資源規劃審批改革初見成效
大力推動“多審合一”探索,出臺《桂林市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方案聯合審查工作細則(試行)》、《桂林市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公示管理規定》等文件,對項目規劃許可階段流程進行再優化,工程報建規劃許可審批時限由32個工作日簡化為14個工作日,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合併辦理由原來的18個工作日縮減為10個工作日;對一般項目積極推動規劃總平面方案、建築方案和綜合管線並聯審查,由原來9個流程簡化為3個流程,壓縮審批時限70%左右;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公示期縮短53天,有效節省了業主辦理項目規劃手續的時間和費用,也減少了國有資産流失的風險。
7 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取得積極成果
衛片執法檢查連續四年”實現“零約談、零問責”目標,新手段和新技術助力執法工作邁出新步伐,衛星遙感監測月度衛片服務完成招標,聯合高校智庫申報《自然資源執法智慧監測服務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科技項目獲桂林市科技局立項支持。“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紮實推進,38個項目(處)涉及71個問題,佔用耕地面積80.51畝,全部完成整改。專項行動高位推動,桂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力部署,全市組織摸排各類項目567個,屬於清查整治範圍的31個,全部處置到位,處置到位率佔全區總數的23%,該項工作力度大、範圍廣、效率快,在全區做出了表率。
8 規劃引領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強化規劃管控與優化,組織編制蘆笛九華山片區(火柴廠地塊)等9個控制性詳細規劃,開展了桃花江仙人橋地塊等21個控規調整工作,為下一步城市建設提供了空間載體和指導依據。聚焦市民出行難、兒童入學難、居民用水難、汽車充電難等系列城市問題,加強源頭治理體系規劃,推出系列規劃成果,城市規劃導向功能日益凸顯。完成《桂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年)》《桂林市中心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方案》《桂林市榕湖北路-古南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8年桂林市中心城區歷史建築名錄》的報批,王城片區改造提升工程已露雛形,成為展示桂林歷史文化的名片。
9 不動産登記百日攻堅提速增效
制定出臺《桂林市優化營商環境不動産交易登記指標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不動産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指導意見》等文件,對標對表加大整改力度,完成自治區確定的“134”目標,不動産登記百日攻堅指標排位上升。推行“一窗受理、並聯辦理”“互聯網+不動産登記”“線上辦”、增密受理點多點辦、就近辦、移動辦證大廳進社區等服務模式,不斷提高登記效率和服務水準。2019年共受理不動産登記業務逾11萬宗,發放證書(證明)近7萬本,群眾滿意率和獲得感不斷攀升。
10 地質礦産管理規範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率先在全區進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建成桂林市地質災害防治預警預報系統一期工程,成功預報全州縣龍水鎮一起泥石流地質災害,避免了250人傷亡和55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全州經驗”在全區得到推廣。按照採石場建設“三化”(規模化、基地化、規範化)要求和“五化”(建設標準化、生産工廠化、開採階梯化、經營規模化、管理現代化)標準,開展採石場規範化建設試點工作。全市13家試點採石場全部完成並投産,經驗做法在全區推廣,區內城市紛紛到桂林參觀學習。全年完成2個國家級、6個自治區級、11個市級共19家綠色礦山建設任務,走在全區前列。
(本版圖文由桂林市自然資源局統籌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