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警方押解嫌疑人。莫崇貴攝
人民網來賓3月16日電 廣西來賓警方16日披露,當地警方與警方和廣東警方密切配合,成功偵破中國公安部督辦的“10·17”假冒品牌車用機油案,全鏈條摧毀了跨省的特大犯罪鏈條,僅廣西來賓和廣東警方就移送起訴涉案人員25名,涉案金額達22億元。此案的成功偵破是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在打擊假冒品牌車用機油領域取得戰果最大的一起案件。
警方介紹,2018年7月,一些車主反映車輛在新更換機油後,車輛發動機出現異常。來賓市警方通過監測排查發現:南寧市一家公司自稱為品牌機油代理商,長期向該市望州嶺一帶多家汽車修理廠銷售涉假套牌機油,該公司主要貨源來自廣州市,涉及涉假套牌品牌品種多,數量大,銷售範圍輻射全國各地。
來賓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即將案件情況逐級上報。2018年10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將林某清等人涉嫌生産、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指定由來賓市公安局管轄。同日,來賓市公安局對該案進行立案偵查,並成立專案組。
經過6個月偵查,一個以廣州市為中心,向全國各地銷售涉假套牌機油的龐大制售假網絡浮出水面。2019年5月29日,來賓市公安局組織100余名警力,在廣東廣州、佛山和廣西南寧、玉林等地同步收網,抓獲唐某俊等57名涉案人員,搗毀大型灌裝制假窩點、儲存批發倉庫18處,查扣假冒國內外知名品牌車用機油成品5000余瓶、空油瓶27萬餘個,制假原料油27噸以及大量假冒機油包裝材料。經審查,依法刑事拘留14人。
經查,2016年以來,唐某俊等制假團夥在廣東佛山南海區及廣州白雲區、增城區城鄉結合部租賃待拆遷廠房,從白雲區的鄧某勇處購入各種型號規格的原料機油,從增城區的蕭某豪處購入各種假冒品牌的油瓶、商標標識等全套包材,組織人員灌裝加工成假冒品牌成品機油,再利用互聯網和微信發佈廣告,發展在廣西南寧、玉林、梧州等地汽配城經營機油銷售門店的林某偉、黃某龍、韋某怡等作為代理商,通過物流批量銷售,每天産銷量達300至1000瓶,最終通過不法汽車修理廠和養護店以正品的價格和名義銷售給廣大車主。
專案組在工作中發現,涉案假冒品牌機油主要是將走私原油和廢舊機油提煉後,按照所假冒機油型號的閃點、粘稠度等指標進行簡單的調製加工製成,生産環境和工藝簡陋,品質難以保證,長期使用極易引起發動機、變速箱出現的損傷。經分析研判,該假冒品牌機油銷售網絡十分龐大,除涉及廣東、廣西兩省外,還涉及遼寧、內蒙古、山東、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海南等20多個省市。
目前,來賓警方已依法將林某清、唐某俊、蕭某豪、鄧某勇等14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審查起訴。此外,通過公安部雲端部署第二、三波次全國範圍內持續打擊,全案涉案總金額達22億元。(陳燕、莫崇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