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産業在石縫裏開花結果 ——看河池市唯一深度貧困鄉如何扶貧
2020-03-18 09:20:0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韋繼川  通訊員 黃元松 楊麗喬

  “九分石頭一分土,碗一塊,瓢一塊,一個草帽蓋三塊……”這首流傳在村民中的順口溜,是天峨縣岜暮鄉的真實寫照。

  岜暮鄉屬於廣西30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是河池市唯一的深度貧困鄉。2016年以前,該鄉主要以核桃、李類、砂糖橘、紅心蜜柚、葡萄等為主導産業,但整體規模不大,示範帶動能力弱。群眾還是依靠種植傳統低值的玉米、水稻和養家禽等作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效益不高,貧困發生率高達30.95%。

  如何讓産業在石縫裏開花結果?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以黨建為抓手,發揮各村黨組織引領作用,制定了“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産業扶貧發展思路。“現在岜暮的特色産業呈現多點開花的格局,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縣扶貧辦領導介紹,該鄉利用“以獎代補”資金擴大傳統養殖業,同時通過示範基地推動“5+2”産業覆蓋率達90%以上。甲岩村鄉級千畝核桃示範基地帶動全鄉2300戶種植1.2萬畝;大甲村紅心蜜柚示範基地帶動220戶種植800畝;龍安村鄉級稻田養魚示範基地帶動農戶種養200畝;龍安村大洞屯中藥材示範基地帶動農戶種植300畝;板麼村油茶示範基地帶動農戶種植8400畝。

  岜暮鄉的公昌村算得上貧中之貧,是廣西10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以前,公昌村群眾主要種植玉米、核桃,無其他特色産業,産業結構單一,傳統産業經濟收入不高,農民致富難。在當地政府指導下,村兩委制定了長短期扶貧産業規劃,“短”的有增收快的家禽、土豬、旱藕、生薑、食用菌、中藥材等;“長”的考慮到可持續增收,有油茶、李、核桃等。

  如今,走進公昌,映入眼簾的是平坦乾淨的水泥路,灰瓦白墻的小洋樓,排列整齊的果蔬基地。據村幹部介紹,村裏有70個弄場,分佈了旅遊山莊、高山酒窖、高山蔬菜、生態跑山豬、山野葡萄等20多種産業。2019年,村裏的山旮旯旱藕産業核心示範區成功創建自治區三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公司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産業幫扶、入股分紅、就業幫扶等形式,流轉貧困戶土地1000多畝,還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就業112人。在産業的強力帶動下,公昌村貧困發生率由55.93%下降至2018年的0.85%。

  “以前家裏窮得有時候連兩包鹽的錢都湊不齊。”公昌屯村民張遠幹苦笑著説。2015年底,當地黨委、政府登門調查,將他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扶持。2018年初,張遠幹刨出石縫裏的泥土種植生薑20畝,通過科學管護,長勢良好。收穫的時候,一鋤下去,碗口般大的生薑映入眼簾,張遠幹咧嘴直樂。當年,通過訂單回收,他僅賣姜就實現家庭增收8萬元,2018年底脫貧摘帽。2019年,他繼續種植生薑並提高種植技術,年底實現增收達到10萬元。

  記者了解到,公昌村種植生薑的規模由2018年50畝擴大到去年的120余畝,帶動貧困戶32戶126人。

  岜暮鄉在抓好面上産業的同時,探索創建“黨建+公司+基地+特色産業+務工”的發展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化、村民股東化、土地入股化、勞力入股化、收入股份化”的利益分配模式,按照“短平快、中長遠,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兩手抓村級集體經濟工作。2019年,14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4萬元以上,其中板麼、公昌兩個貧困村收入超過10萬元。

  扶貧産業帶動效果逐年顯現,2016年至2018年全鄉有3個貧困村摘帽,去年又增加了1個村脫貧摘帽。目前,全鄉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30.95%下降到0.7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23.8元,同比增長10%。“收官之年,我們對整鄉脫貧摘帽信心滿滿。”鄉黨委書記張飛對記者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