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鬥竹馬巡遊展示活動吸引廣大市民的眼球(資料圖片)
壯族麒麟舞在南寧市民運會開幕式上展演(資料圖片)
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壯族鬥竹馬表演 (青秀區文化館供圖)
■本報記者趙敏 通訊員余宴
集娛樂性、競技性于一身的壯族鬥竹馬,寄託著驅邪避害和迎福納祥夙願的壯族麒麟舞等非遺項目,都是青秀區逢節必現的傳統文化表演,今天,本報帶大家領略青秀區壯族鬥竹馬和壯族麒麟舞兩項非遺文化的魅力。
壯族鬥竹馬 傳承民族鬥勇精神展競技風采
壯族鬥竹馬,是流傳于青秀區長塘鎮及邕寧、良慶等周邊地區的一種群體性壯族民間體育競技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和重大節假日當地村民都舉行規模盛大的壯族鬥竹馬活動。
壯族鬥竹馬活動歷史悠久。相傳明末清初,明軍在廣東被李自成的部隊打敗後被趕到廣西長塘,敗軍到處擄掠擾民,人們不得安生。當時有一個名叫李化龍的天堂村村民組織民團訓練,用竹木做武器,在長塘三皇嶺一帶對抗明軍。由於寡不敵眾,李化龍帶領村民躲入深山。由於無糧充饑,當時正值六月花捻季節,三皇嶺上長滿了豆捻果,李化龍帶領村民靠吃野果充饑度過一劫。後人為了紀念李化龍的功德,將三皇嶺改稱為“逃軍山”,並把李化龍奉為李亞王在村中立廟祭拜,同時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李化龍生日,模倣李化龍練兵時所用的竹木武器製作竹馬,通過鬥竹馬活動來紀念農民起義英雄李化龍,這種活動後來慢慢發展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逢農曆四月初八或重大節日男女老少廣泛參與的一項民間體育競技活動。
“比賽時分成紅隊和黃隊,每隊10人,各方各執一面旗,鑼鼓助威,雙方隊員踩在竹馬上,先過場兩次,第三次對衝,直衝到對方無人在竹馬上為勝。”長塘鎮長塘村那念坡壯族鬥竹馬團隊負責人李青禮告訴記者,壯族鬥竹馬活動對場地要求不高,只要是寬闊的平地就能進行,所以逢年過節,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參與玩鬥竹馬,不僅拉近了村民之間的距離,也豐富和充實了大家農忙之餘的生活。為了讓村裏的年輕人能夠耳濡目染,吸引更多年輕力量參與,李青禮平時經常組織隊員們在村裏的文化舞臺練習,還經常去學校、公園、商圈、社區等地表演。
2010年,壯族鬥竹馬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壯族麒麟舞 迎福納祥展現百姓美好生活
去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在南湖公園舉行的環湖巡遊嘉年華隊伍中,有一支壯族麒麟舞表演隊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對“金童玉女”端坐高臺寓意“人丁兩旺”,旁邊是手舞足蹈的“花婆娘”,隊列後面是樂手與歌手方陣,有的吹嗩吶,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唱歌……給廣大遊客送福。
譚景威是壯族麒麟舞的第七代傳承人,也是青秀區壯族麒麟舞協會會長。他介紹,壯族麒麟舞老少皆宜,群眾參與互動性強,傳遞生活正能量。例如歌手們的伴奏歌用壯語來唱,歌詞多是“勤勞苦幹我們收穫大,有甘蔗、紅薯,糧食堆滿倉……”
麒麟舞的金麒麟和藍麒麟各代表一雌一雄,金麒麟寓意祖國繁榮富強,藍麒麟則寓意人們和諧共處,生活幸福美滿。每只麒麟由兩個人飾演,一人舞動麒麟頭,另一人牽動麒麟尾,隨著樂器彈奏的節奏搖頭擺尾、狂歡嬉耍。
相傳,長塘鎮的壯族麒麟舞源於北宋時期,當時狄青率領五虎將南征,長塘沿河一帶老百姓每天都看到朝廷兵馬船隊早出晚歸的情景,遠遠看去就像騎著麒麟的將軍走在河邊,於是,當地百姓就把狄青的軍隊稱為麒麟軍。麒麟軍經過征戰,平息戰亂,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好日子。百姓為紀念麒麟軍進駐長塘,逢年過節就用木頭雕刻、用竹篾編織成麒麟獸首的模樣來跳舞,久而久之,麒麟舞便流傳下來。後來,麒麟舞慢慢演變成了迎福納祥的民間舞蹈,以三罡矮步為主要步調,模擬動物的動作特徵,程式一般有青蛙落水、螃蟹出動、龍蝦爬岸、珍婦踏龜蛇等,喻示春天到來、播種、收割、豐收、驅邪鎮宅等。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九各村寨便殺豬宰牛,跳起麒麟舞挨家挨戶造訪送福。
2012年,《壯族麒麟舞》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如今,壯族麒麟舞的流行區域以南寧市青秀區為中心,輻射至周邊的良慶區、江南區、橫縣等地一帶。
多形式展現非遺風采 多舉措讓非遺活起來
這幾年,青秀區為保護非遺項目,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了非遺風采,例如在“壯族三月三”期間和“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青秀區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進公園、進社區、進商圈等活動,採用文化展演與專家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非遺文化的魅力,讓原本局限在村坡小範圍內的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
可喜的是,一些非遺項目正積極尋求改變,有的走市場化路線,有的通過非遺風采展示和巡遊活動,讓非遺活起來了。
“我們去年成立了青秀區壯族麒麟舞協會,目前協會已經發展有75人,年齡小的三四歲,扮演金童玉女角色,年紀最大的已70歲,學校、公園、商圈等地都曾有我們的表演身影。”壯族麒麟舞的第七代傳承人譚景威高興地説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