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田林縣:浪平馬幫借山區基建走上致富路
2020-05-06 08:45:50來源:光明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張群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艷瓊

  “鄉親們,聽我雲,浪平馬幫出了名,走南闖北無所懼,為了祖國保電力……”山間鈴響,快板傳聲,一隊馬幫馱著建材沿崎嶇山路奮力前行。

  在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馬幫依靠原始的肩扛馬馱,將建築材料、通信基站等運輸到大山深處的工地,為山區基礎設施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馬幫再興助脫貧

  長滿老繭的雙手撫過馬兒脊背,楊再剛的思緒回到20年前:“以前家裏窮得叮噹響,我20歲就開始跟父親外出趕馬,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趕上好時代,生活逐步好了起來。”

  家住田林縣浪平鎮甲朗村弄央屯的楊再剛,是靠趕馬脫貧致富馬幫中的一員。“2016年,得益於政府的扶貧政策,我申請5萬元小額貸款買了6匹馬,一年靠趕馬掙了20多萬元,當年就摘掉了‘窮帽’。”如今,楊再剛的馬群已發展到12匹,他跟隨鎮裏的趕馬人走雲南、闖貴州,穿行于車輛無法抵達的深山野嶺,為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

  和楊再剛一樣,在田林縣浪平等鄉鎮,趕著馬走南闖北的馬幫漢子有1000多人,輸電線架到哪,哪就有浪平馬幫的身影。他們風雨無阻、踏平坎坷,靠趕馬改變了貧困的生活,也改變著鄉村落後的面貌。

  浪平馬幫幾經衰落,于20世紀90年代再度興起。彼時,國家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南方電網架設廣西百色天生橋至廣州50萬伏超高壓電路,由於山高林密、坡陡路窄,車輛上不去,急需大量馬匹將建輸電鐵塔的各種材料運到一座座山上。浪平趕馬人一馬當先,與施工單位洽談,簽訂了運輸協議。

  經過幾年奔波,電網架設完成後,浪平馬幫人能吃苦、講信譽的口碑逐漸流傳開來,很快傳出大山、走出廣西,廣東、河北、山西等省區電網建設公司及三峽輸變電工程的一張張運輸訂單紛至遝來,浪平馬幫的生意越來越大。

  “我們鎮現有568戶1000多人常年在外趕馬,其中有193戶是貧困戶,全鎮共有4200多匹馬,趕馬幫年收入6000多萬元。”浪平鎮黨委書記蔣正波介紹,浪平鎮下轄20個行政村中有18個貧困村,是田林縣貧困程度較深、貧困覆蓋面最廣、脫貧困難最大的鄉鎮,不少貧困戶靠外出趕馬脫了貧。

  哪有活幹就往哪跑

  “趕馬是件苦差事,通常都得請貨車將馬匹運送到施工點附近。由於長途顛簸、舟車勞頓,人和馬都少不了遭罪。”浪平鎮弄陀村下長垌屯村民譚剛成説,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穿梭于鄉野叢林,常常經年累月在工地,一張簡易篷布、一張蚊帳,就組成馬幫的露營地。

  “每天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喂飽馬,晚上天快黑了才收工,收工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馬料,然後才搭鍋子燒火煮飯,飯菜也很簡單,一盤炒臘肉便是全部。”譚剛成告訴記者,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趕馬生活週而复始,“最怕遇到下雨天,有時大風把篷布掀掉,只能蜷縮在馬鞍下躲雨,常常被淋成落湯雞”。

  趕馬最難的是裝貨,每匹馬馱兩大筐重200多公斤的材料,這都需要趕馬人從地面抬裝到筐裏。“每天至少要裝3000公斤,我們掙的都是血汗錢,去年收入近60萬元。”為有人搭把手,譚剛成、譚剛群兄弟倆常年結伴而行。馬幫的行業性質,決定他們的務工地點變化無常,哪有活幹就往哪跑。

  “馬幫裏常常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浪平鎮八號村馬幫領隊陳先旺告訴記者,前些年,他們到廣州花都馱石料,有一位中年婦女,因丈夫早年離世,她獨自負責5匹騾子的馱運,在老家建了房子,還供起兩個孩子上大學。

  馬幫人的每一次遷徙,都好比一場“遊擊戰”——鍋碗瓢盆,衣食住行,每一項工作都必須細之又細。蘇麻垌村馬幫領隊郭其民告訴記者,趕馬也是靠天吃飯,天氣好時能多掙些,如遇雨水多的年月無法做工,光養馬就可能會出現虧本。

  趕馬“馱”出小康來

  趕馬,成了越來越多山裏人謀生致富的路子,也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

  “以前種過地、養過豬、進過廠,都掙不到錢。”文應學是田林縣平塘鄉興六村第一個趕馬人,2004年獲知“西電東送”工程急需馬匹運材料,就籌借6000元買了5匹馬,跑到福建省攬工。“在那裏3個月,掙了3萬多元,當年就還了借款。”文應學現在家裏養有7匹馬,早已脫貧致富。

  其實,文應學的趕馬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做我們這行,如果沒有門路,不僅掙不到錢,反而還會賠。”文應學最艱難的是2015年,因為找不到活做,家裏3個孩子要上學,77歲的老人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到醫院打針,家裏開支像個“窟窿”越來越大,只能靠借債度日。

  艱難並沒有壓倒文應學,“就算過得再辛苦,也堅持用最好的馬料喂馬,把馬當成家人一樣供養照顧”。那些日子,不管多苦多累的活他都欣然應接,慢慢積攢下良好口碑,終於迎來轉機,找他的人越來越多。2019年,扣除各種花銷,他還攢下20多萬元。

  “在文應學帶領下,我也開始了趕馬生活。沒有他教我怎樣養馬,找活給我做,我家根本脫不了貧。”興六村壩關屯農輝家裏養有4匹馬,由於要照顧家庭,這幾年,他在鄉鎮附近幫人馱杉木和建地頭水櫃的材料,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趕馬經歷讓他更加堅信“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一隊隊馬幫走上山,一輛輛汽車開回家。隨著馬幫隊伍的壯大,不少人靠趕馬過上了好日子。吃苦耐勞的趕馬人,靠雙手“馱”出了幸福生活,“馱”起了山區小康夢。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29日 04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