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林涌泉 通訊員 鐘春妮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後,引發各國人民的高度關注。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廣西藝術學院的外籍師生們全力配合各國當地的抗疫需求,攜手行動,做好個人防護。他們對於中國對本國抗擊疫情的援助心懷感激,充分發揮各自在華留學時所學專長,或在當地重要媒體播報戰“疫”新聞、為中國援助本國醫療隊服務,或在當地電視臺錄製愛心歌曲聲援中國,或演唱中國經典歌曲來表達對中國援助本國抗疫的感激之情,譜寫了疫情下全球各國人民渴望團結一心、齊心協力戰勝新冠肺炎這一全人類共同“敵人”的篇章。
A 行動抗疫
近日,廣西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的各國師生隔空呼籲:“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個人的日常生活做起,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減少外出,相信終將迎來世界戰‘疫’的勝利曙光!”馬來西亞籍教師陳永馨、泰國籍學生萬娜緹、老撾籍學生金茉莉、加拿大籍教師易柏學、越南籍學生武明英、菲律賓籍學生王漢民及烏克蘭籍學生喀秋莎等,他們身處世界各地,拍攝了抗疫防護生活小貼士視頻,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人做好抗疫防護。
近日,中國赴菲律賓抗疫醫療專家組完成了在菲律賓兩周的援助任務回國。援菲期間,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翁山耕接受菲律賓媒體的採訪。廣藝影傳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研究生、菲律賓籍學生王漢民,當時正在菲律賓最大的華人電視臺——CNTV菲中新聞臺實習。因通曉中菲英3國語言,他被指派擔任翁山耕受訪的翻譯工作。
此前,王漢民已在該新聞臺播報了一些中國援助菲律賓抗疫的新聞,非常感謝中國馳援菲律賓。對於擔任此次中國醫療組採訪的翻譯工作,作為一名志願者,王漢民既感到有些壓力,又為自己感到自豪。
在王漢民的幫助下,有關中國赴菲抗疫醫療專家組的新聞得以順利播出,更多菲律賓民眾了解了中國戰“疫”的寶貴經驗。隨著疫情發展,王漢民暫停了在電視臺播報新聞的工作,他發揮自己在華留學的優勢,在家為菲律賓人開設中文網課,受到當地學生的好評。
B 聲援中國
今年3月18日,廣藝越南籍教師杜氏清花在越南國家電視臺錄製了中文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大氣磅薄的演唱表達了清花對中國抗疫工作的支持。在中國的留學經歷讓她對中國産生了特殊的感情。視頻中,清花飽含深情地祝福中國:“我相信,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沒有哪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哪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今年3月底,中國向老撾派出醫療專家組並提供物資,支援老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到相關消息後,有感於中國對老撾的幫助,身在澳大利亞的老撾女孩金茉莉自學了廣西民歌,以老撾語和中文深情演唱了廣西經典民歌《多謝了》,用歌聲表達對中國援老醫療隊的感激之情,為全球受疫情影響的人加油鼓勁。
如今,在澳大利亞的金茉莉居家隔離,在這樣的日子裏,她依然堅持與音樂相伴,在上網絡課程之餘自學廣西民歌,用歌聲給家人朋友帶去快樂和希望。家境並不富有的她非常熱愛音樂,十分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留學機會。此前金茉莉剛到中國半年,中文還不太好,她努力學習中文歌曲,希望能在中國通過系統的學習提高演唱水準。
C 繼續努力
身處印度尼西亞的廣藝印尼籍教師仁迪表示,懷念在廣藝上印尼甘美蘭課程的氣氛,難忘“壯族三月三”歌節五色糯米飯的美味,以及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表演的場景。“去年此時,我們正忙著聯繫印尼萬隆藝術學院的藝術家們,5月中國-東盟音樂週期間,印尼藝術家們舉辦的樂器展和音樂會受到國際音樂家們的喜愛,中國媒體還為此拍攝了不少紀錄片。”仁迪見證了中國-東盟音樂周為促進各國藝術交流所發揮的作用。遺憾的是,今年,疫情期間他無法給學生上甘美蘭實訓課,只能上一些基礎理論課。同時,原定於今年5月舉辦的中國-東盟音樂周也暫停了。
泰國留學生萬娜緹去年參加了《2019泰國好聲音》成為人氣學員,原本接到很多演出的邀約,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取消了不少演出工作,轉為在家上網課學習中文歌曲,還幫助家人送外賣以減輕家人負擔。
在老撾的留學生文藝,近期觀看了很多中國抗擊疫情的紀錄片,對新冠肺炎和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有了更多了解和認識。文藝表示,他不僅從中提高了中文水準、了解了更多的防護措施,更認識到中國在人口眾多的情況下,抗疫眾志成城,難能可貴。
馬來西亞留學生郭俞廷去年協助中國-東盟舞蹈教育論壇組委會工作,為引入馬來西亞舞蹈進廣藝課堂做了大量工作。如今,郭俞廷在家為馬來西亞的學生開舞蹈網課,克服了場地和設備等困難,繼續傳播中國舞蹈藝術。
中國醫療專家組和抗疫物資的到來,讓菲律賓、馬來西亞、老撾等國的留學生感激不已。“你們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和物資援助真是雪中送炭。我們的醫療工作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好地保護,從而可以守護我們民眾的生命健康。”如今,東盟各國的疫情在逐漸好轉,大家懸著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來。
“等疫情結束了,希望儘快回到廣藝,儘快見到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身在世界各地的廣藝師生們最後表達了對廣藝的想念之情。待到疫情結束,海外師生們將回到自己心心唸唸的校園,繼續他們的工作或求學之路,為加深中國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繼續作貢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