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法治驛站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2020-05-15 09:52:12來源:廣西日報編輯:駱秋妤責編:張群

  廣西日報記者 周 珂 通訊員 張 茜

  柳州市鹿寨縣中渡鎮長盛村六佔屯有這麼一個小雜貨店,老闆陶剛梅除了賣些油鹽醬醋等小商品外,還會給進店的村民送法律宣傳資料,有時還給村民上普法教育課。第一次到店裏買東西的顧客都會覺得“這個小店有點意思”。

  其實這個小店是柳州市鹿寨縣搭建的法治驛站。目前,鹿寨有20個法治驛站,它們遍佈于各村屯小店舖和娛樂休閒場內,為農村群眾學習了解法律法規提供了場所,有效引導了農村群眾通過法律途徑依法反映和解決問題,並通過法律手段依法維權,有力地推動了基層法治建設。

  法治驛站建到群眾家門口

  “我平時就喜歡學習法律知識,我還是中央電視臺‘今日説法’的鐵桿粉絲呢。當初,我從村幹部口中得知,司法局尋找村屯小店舖準備搭建法治驛站,以供村民學習法律知識。我就找到司法所,推薦自己的店掛牌法治驛站。”陶剛梅樂臉上充滿自豪感。

  “建立法治驛站是我們把普法陣地延伸到基層的具體舉措,早在‘六五’普法期間,我們就在個別村屯進行了試點,法治驛站建立後就得到了基層群眾的歡迎和認可,已經成為群眾學習法律的有效平臺,激發了他們學法用法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法治宣傳效果。”柳州市鹿寨縣司法局局長劉革成説。

  近年來,鹿寨縣司法局積極探索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路徑,不斷創新普法教育工作思路,拓展法治宣傳新陣地,以“法律進鄉村”為依託,貼近基層群眾學法新期待,根據偏遠地區村民聚集習慣,融合新信息傳播手段,積極打造法治驛站試點建設。按照“多元化、多層次、全覆蓋”的工作思路,目前已經在每個鄉鎮打造出2-3個法治驛站。

  據了解,法治驛站建設以遠離村委會,地處較偏遠的村屯,村民常聚集的小商店、快餐店等為載體,根據不同特點,植入法治元素,打造相對統一規範的宣傳點。每個站點統一挂“法治驛站”標識牌和駐村律師聯繫卡,海報上墻,法治圖書和“法治鹿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上架。結合群眾進門“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句關心”服務,每個站點配備法治抽紙和普法水杯,讓法治元素體現到細微處。

  法治驛站滿足群眾學法需求

  “疫情防控,不能傳謠言,要聽國家的。”

  “也不能聚眾打牌,‘法治鹿寨’上面有相關報道。”

  在疫情防控期間,雖然休閒娛樂室的法治驛站不能開放,但建立在小賣部的法治驛站仍然可以為村民提供最新的法律資訊。

  當村民來到小商店買日用品時,通過觀看墻上依法防疫的宣傳海報,翻閱宣傳資料,或是掃碼關注“法治鹿寨”微信公眾號,就能了解到最新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如果不明白還可以在微信上問法律顧問。

  自從有了法治驛站,村民們的法治意識提升了,遇事找法成了常態。鹿寨縣中渡鎮寨上村永安屯的老黃就是通過“法治驛站”墻上的駐村律師聯繫卡掃碼進群,向律師諮詢鄉鄰糾紛涉及的法律問題,最後在村委幹部的協助下,與鄰居握手言和的。嘗到了學法的甜頭,他就經常在“法治驛站”津津樂道此事,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周邊的人,引導大家尊崇法律、學習法律。

  在鹿寨的村屯中,法治驛已經成為農村法律“明白人”交流學法體會和宣傳法律知識的平臺。農閒時,經常會看到農村法律“明白人”和村民聚焦在一起講社會法治事件、談政府法治建設、讀國家法律法規,真正實現了讓村民聚集在驛站、學法在驛站。

  法治驛站提供週到法律服務

  2月初,廣西華尚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斌收到了他所服務的鹿寨縣寨沙鎮拉章村拉章屯村民鄧某的求助微信,希望他能夠幫助調解林地糾紛。

  原來鄧某的林地被鄰居侵佔了,這個事情其實是陳年往事,平日裏大家都外出務工,也沒有因此産生矛盾。但是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外出,鄧某想起了此事心裏堵得慌。他在“法治驛站”看到郭斌的工作聯繫卡,便加了微信。

  2月16日,按照約定的時間,郭斌與鄧某及鄰居一起來到了糾紛林地,當面比對《林權證》圖紙及記載信息,利用衛星測量儀現場重新測量,結果顯示鄧某的林地確實被鄰居侵佔了1.1畝。隨後,郭斌給雙方當事人解釋了侵權法律責任,鄰居承認侵佔事實,並承諾採伐完侵佔林地上的桉樹後,將土地歸還鄧某。

  來到法治驛站,不僅能學到法律知識還能享受公共法律服務。駐村律師每月定期到法治驛站接待群眾諮詢,村民還可通過微信群預約服務,進一步拓寬了駐村律師法治服務的渠道,真正為偏遠地區群眾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法律保障。

  此外,法治驛站還是收集基層社會治理情況的“情報站”,相關部門可通過驛站及時掌握基層社會治理苗頭性問題,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促進鄉村和諧穩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