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給搬遷群眾一個溫暖的家
廣西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記者王念、何偉、黃浩銘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有效舉措。搬出大山後,怎樣實現穩得住、能致富?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廣西交出的答卷是:以一系列“硬核”措施著力解決搬遷群眾産業發展、就業安置、公共服務和社區治理等問題,讓他們實現安居樂業。如今,廣西已提前一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71萬多貧困人口在貧瘠的大山之外有了溫暖的家。
告別“山溝溝” 開啟新生活
在廣西龍州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城南幸福家園社區,記者見到38歲的建檔立卡戶黃純愷,他如今已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每天都在為搬遷戶奔忙。
2017年,黃純愷告別上金鄉新旺村的破舊老屋,一家4口人搬遷到縣城附近的小區,住進100平方米新房,人均只交2500元。老人就醫方便,女兒在附近的朝陽小學讀書,妻子在粵桂扶貧車間工作。2018年5月,甩掉“貧困帽”的黃純愷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去年12月被發展為預備黨員,他説:“作為黨員,要帶頭為搬遷過來的群眾好好做事。”
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的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近一半貧困人口居住在大石山區、石漠化地區。千山萬弄間的村屯邊遠封閉,土地貧瘠,石頭窩裏種苞谷,辛苦一年到頭連口糧都不夠,群眾要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狀況,只有搬出大山。從2016年起,《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啟動並穩步推進,數十萬人邁出了告別窮山惡水的堅實步子。
廣西以“搬遷群眾滿意”為標準,以包建設進度、包資金監管、包後續産業發展等“八包”為抓手,共落實78名市級領導分片包縣、476名縣級領導包安置點,組成469個工作班子,整合多部門資源和管理力量,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工作格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實現“換擋提速”,全面推進。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讓貧困群眾走出眼前的大山,更走出了心中的大山。搬出大山天地寬,貧困群眾逐步融入新的環境,教育、醫療和文化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真正過上城裏人的生活。
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家園”城北安置區,搬遷貧困戶莫忠依一家很快適應了城裏的生活,小區附近就有菜市場,傍晚還可以去樓下的小廣場和大家一起鍛鍊身體。莫忠依説,縣城的新房子寬敞明亮,廚房廁所整潔衛生。“和鄉下漏風漏雨的泥瓦房相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自治區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二級巡視員譚峰介紹,截至今年4月,廣西累計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超過410億元,506個集中安置點共建成安置搬遷群眾住房15.7萬套,78個分散安置點建成安置住房9000套左右,“五個一批”的“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穩就業促産業 脫貧有了“硬支撐”
在基本解決“搬得出”問題的同時,還必須讓群眾“穩得住”,後續扶持關鍵靠就業。廣西千方百計拓寬搬遷戶就業門路,通過強化扶貧車間就近就業、入企務工、引導發展産業等措施,幫助搬遷貧困戶有事做、有錢賺、有盼頭。
記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點“仫佬家園”社區的一個扶貧車間看到,車間負責人羅家職正在對新招聘工人進行上崗培訓。這個車間主要製作皮包、皮帶、背包等産品,工人大部分是搬遷貧困戶。
羅家職過去也是貧困戶,靠外出務工脫貧後回鄉創業,2019年開辦了扶貧車間。羅家職説,當地政府提供免租3年的優惠政策,這裡的勞動力成本和運營費用比較低,很適合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按照崗位不同,工人月收入1600元到4000元不等。
能夠在家門口找到穩定工作,來自羅城縣四把鎮裏樂村的搬遷戶陳春英心裏踏實了。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一年,負責産品質檢。每天送小孩去學校後就來上班,下午下班後再去接小孩。“工作相對固定、時間靈活,對於要照顧老人和小孩的我來説,這個崗位非常合適。”陳春英説。
羅城縣委書記藍啟章説,為解決2800多戶搬遷貧困戶的後顧之憂,當地創新推進“一千畝紅心獼猴桃、一千畝百香果、一千畝野生毛葡萄”的“三千工程”建設,讓每戶搬遷貧困戶均有一份産業分紅收入,並參與務工增收。
深圳對口幫扶建設的百色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深圳小鎮”,兩年多來已陸續安置1.6萬多名從多個縣區搬遷來的貧困人口,涉及壯、漢、苗等11個民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學校、醫院等一應俱全,還配套建設了産業園、扶貧車間等。
來自德保縣的搬遷貧困戶潘榮坡一家5口住進了三室一廳新房,他和妻子在附近産業園找到工作,兩人月工資加起來5000多元。“深圳小鎮”黨組織第一書記林庚寶説,政府積極實施培訓就業保障工程,截至去年12月底,累計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4萬多個,基本實現“一戶一人就業”目標。
2017年6月,南丹縣啟動總投資13.7億元的“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項目,3個集中安置點當年底全部實現“交鑰匙”。當地利用白褲瑤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和毗鄰貴州荔波小七孔國家5A級景區的地緣優勢,打造世界白褲瑤文化旅遊長廊,吸引搬遷戶入股分紅、發展餐飲民宿等。
為加強脫貧産業支撐,南丹縣在八圩社區安置點建設了佔地2000畝的扶貧産業園,目前已吸引5家電子、製衣等企業落戶;在八圩瑤寨安置點實施“微田園工程”、創建扶貧産業園試驗區,為搬遷戶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搬出大山的白褲瑤群眾安居樂業,生活越來越好。
目前,廣西已認定就業扶貧車間3000多個,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23個農民工創業園,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超過4萬個,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貧困戶基本實現每戶至少1人就業。
創新社區治理 築造溫馨家園
如今在八桂大地,一場宏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藍圖變成實景,搬遷群眾就業有著落、生活有奔頭,安置點成了他們溫暖的家園。
保障搬遷群眾生活,就醫和子女入學是重要環節。在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政府投資新建的裏湖王尚小學就在附近,方便上千名搬遷戶子女入學。“通過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到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住院報銷比例90%等政策,2400多戶白褲瑤搬遷貧困戶告別了長期以來的‘就醫難’‘看病貴’。”南丹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陸春業説。
哪有移民新村,哪就有基層黨組織。截至今年4月,廣西506個集中安置點成立黨支部222個,設立黨群服務中心409個,設立居委會369個,做到應建必建,為群眾解決矛盾糾紛、治安、環境衛生等一系列難題。
在13個萬人以上集中安置點,廣西按照黨的組織、經濟組織、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同步建設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建立居民自治機制。靖西市“老鄉家園”社區以轄區鎮黨委為龍頭、社區黨委為核心,以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組織為成員單位,建立社區“聯合大黨委”,推動共建共治。隆安縣震東安置點探索“黨建引領+”模式,推進社區黨委、小區物業協同治理,讓社會服務管理力量下沉一線,服務群眾。
廣西數十萬貧困人口搬遷後,從山區貧困戶變成城鎮新居民,來到新家園、住上新居所,正全方位融入新生活。搬遷群眾關心的事件件有回應,脫貧奔小康之路越走越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