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北有山頂洞人 南有白蓮洞人
2020-05-25 08:57:46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胡曉萌

北有山頂洞人 南有白蓮洞人

  柳州文廟。 李 斌/攝

北有山頂洞人 南有白蓮洞人

相聚大龍潭。 賀肖華/攝

北有山頂洞人 南有白蓮洞人

  揚帆柳江。 諶貽照/攝

北有山頂洞人 南有白蓮洞人

  環廣西公路自行車賽車手從環江濱水大道的風雨橋上飛馳而過。諶貽照/攝

  柳州,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這片有著歷史厚重感的土地,承載著古往今來生生不息的歷史。

  事實上,早在數萬甚至數十萬年前,柳江流域就是古人類生存繁衍之地。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柳江人”頭骨與“山頂洞人”頭骨並列放置在一個展櫃。1956年,距今200多萬年的柳城巨猿下頜骨化石被發現,開啟了一系列柳州史前遺址發現與發掘的探索,以白蓮洞人和柳江人古人類遺址為中心,發現了大龍潭鯉魚嘴、蘭家村、鹿谷嶺、陳家岩等40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形成一個方圓數十公里的史前人類遺址群落,完整而集中地呈現了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人類史前文明的演化歷程。

  當許多地方還是一片荒蕪的時候,柳江人、白蓮洞人、大龍潭人、蘭家村人、都樂人已依次在柳州大地上繁衍生息,這足以證明柳州是得天獨厚的人類生存地帶。

  當思緒拉回2020年的當下,一碗螺螄粉已經從“路邊攤”走向世界,走出一條産業化的“網紅”之路。有趣的是,一塊出土于白蓮洞遺址的螺螄殼化石堆積物,證實了早在兩萬多年前,柳州地區的古人類就已經開始捕撈、食用螺螄,他們作為“史上第一撥吃螺螄的人”,印證著柳州人嗜愛螺螄的飲食習慣有著數萬年的傳承。為了生存,柳州古人類也在不斷進化出更高級的智慧和技能。

  近幾十年來,賈蘭坡、裴文中等考古界泰斗以及國內外專家雲集于柳州一探考證。古人類在柳州篳路藍縷、薪火相傳,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柳江人創造了礫石石器文化;白蓮洞人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小石片石器文化;鯉魚嘴人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製造和使用陶器、蚌器、骨器等器物。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謝光茂認為:“可以説,柳州地區的史前文化是連續發展的,自成體系,是研究華南地區史前文化的一個尺規。”

  “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古人類學的中心,廣西是中心的中心。”1981年,中國史前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白蓮洞博物館創始人裴文中教授曾為白蓮洞遺址題詞。在考古界,在人類學研究當中,柳州的諸多遺址是重要的中心。而這些寶貴的文明財富和底蘊之於古人類考古研究的意義,頗為重要。

  “北有山頂洞人,南有白蓮洞人”,以白蓮洞遺址為代表的柳州史前文明遺址群落,與早已名揚世界的山頂洞人文化遺址南北輝映,共同開啟了神州大地源遠流長的文明曙光。

  放眼望去,柳江江流曲似九回腸,柳州的史前文化在這裡孕育發祥。而今,走進新建成的白蓮洞古人類遺址博物館,用現代科技還原史前生産生活場景,以AR、VR及科普互動多媒體遊戲、視頻等更為直觀、豐富的現代手段,為世人展現柳州這一脈相承、綿延不斷的歷史根脈。(西 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