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真抓實幹 善作善成 造福於民
2020-06-09 15:38:03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真抓實幹 善作善成 造福於民——南寧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報道(一)

  真抓實幹 善作善成 造福於民——南寧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報道(一)

  發展無止境,改革永遠是“進行時”。

  近年來,南寧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改革部署,順應改革形勢,堅持改革方向、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高標準,著力解決問題、激發活力、惠民利民,以發展成效檢驗改革成果,全市改革蹄疾步穩、縱深推進。

  一個個堵點得到疏通,一處處痛點得到解除,一項項改革務實推進,一批批重點改革成果不斷涌現……謀奮進之局,破發展之羈,紓民生之困,南寧改革正釋放出更多紅利,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推動南寧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改革共識:

  “三個堅持”和“一個檢驗”成“金鑰匙”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南寧市始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招”。

  當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之敏感、複雜、艱巨程度前所未有,考驗著改革者的勇氣、智慧與擔當。

  2015年,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小東到任伊始,就提出南寧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改革方向、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高標準”和“以發展成效檢驗改革成果”。之後,他又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三個堅持”“一個檢驗”,這成為全市上下的改革共識,也成為推動改革工作的一把“金鑰匙”。南寧始終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始終注重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矛盾和問題,始終劍指制度頑疾,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中奮力前行,積厚成勢。

  一組數字正是南寧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最好注腳——

  截至 2019 年底,市委深改委 (組)召開 20 次會議,共部署了 828 項改革任務,除因客觀環境發生重大改變調整之外,大部分改革任務已完成; 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了 330 多個涉改革文件,形成了一批具有南寧特色的改革創新舉措,其中超過 220 項舉措在全國全區立得住、叫得響、可複製;各級各部門自主開展的微改革、微創新累計超過 500 項,其中大部分為全區首創並在全區推廣,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數字背後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高品質發展跑出了“加速度”,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城市治理能力和水準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黨的全面領導能力取得了新進步,為首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南寧改革探索實踐證明,“三個堅持”“一個檢驗”高度契合中央改革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在南寧的生動實踐,充分體現了首府將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念和決心。

  改革關鍵:

  發揮好“關鍵少數”示範引領作用

  如何及時有效監管地方債務和國有資産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預防腐敗的重要課題。2017 年以來,南寧市多了一個“雲管家”——公共資産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借助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時監控政府財務狀況,實行國有企業融資服務、産權交易公開競價,助力公共資産“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從源頭上構建“不能腐”的長效機制,走出了一條具有南寧特色、全國領先的地方政府公共資産負債管理新路子。

  這一全國首創的改革項目,正是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小東領銜推進的。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市委始終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切實扛起全面深化改革主體責任,各級主要負責同志既挂帥、又出征,馳而不息把改革推向前進。作為第一責任人的王小東,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督察,親力親為抓重要改革落實。在市委主要領導的示範帶動下,全市形成了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親力親為、以上率下狠抓改革落實的濃厚氛圍。

  在市委領導下,改革思維始終貫穿改革工作始終。

  讓改革領導更有力——2019年按照全面貫徹落實機構改革部署,將“1+8”(市委深改組+8 個專項小組)調整完善為“1+10”(市委深改委+10 個專項小組),其中根據首府城市建設的需要,專設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成為南寧改革一大特色。

  讓改革落地更紮實——探索出一系列抓落實的有效方法和機制,推動改革任務終端見效。委託人大、政協專委及第三方機構參與督察評估獲自治區黨委改革辦肯定並複製推廣,以督察促進改革落實的正向效應不斷凸顯。

  讓改革動力更充沛——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鼓勵改革創新的制度機制,為大刀闊斧的改革先行者撐腰鼓勁。在全區率先建立了以改革實效為導向的優秀改革創新項目機制,截至2019年底市委、市政府共通報表揚95個優秀項目,並推介了10個改革展示點,為全市改革創新樹立了導向和標杆。

  改革特色:

  重大改革與微改革微創新同頻共振

  高位嫁接北京中關村創新基因,京桂兩地形成“一基地、一園區”、從點到面深度合作的局面,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科技園等創新平臺溢出效應不斷顯現。

  南寧金融投資集團、金融資産交易中心相繼揭牌運營,産業發展基金、創業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中小微企業孵化基金等實質性投資運作,為産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和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措施社會反映好兩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39 證合一”走在全區前列,全市市場主體存量和新增連續多年均居全區首位,“雙隨機,一公開”事項清單100%覆蓋。

  建立健全“四個一線”選人用人機制,激勵幹部主動擔當作為,相關做法獲自治區黨委高度肯定和廣大幹部群眾廣泛認可。

  這是南寧市 重大 改革的縮影。要實現改革的“一子落”,帶動發展的“滿盤活”,就得牢牢抓住主要矛盾,改革劍指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建設中國 (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到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從南寧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到百里秀美邕江,從黑臭水體治理到揚塵治理機制,從“一個部門、一枚公章”管審批到新型智慧城市“南寧模式”……重大改革穩步向前。

  “抓大不放小”,南寧市一手抓具有牽引作用的重大改革,一手抓小切口、見效快的微改革、微創新,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做到“大”“小”配合、積厚成勢。

  南寧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酒店會議中心項目於今年3月 27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後,南寧市行政審批局根據“拿地即開工”改革的新模式,當天即發放項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許可證,企業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升級 24 小時自助服務廳功能,實現了港澳臺旅遊簽注“立等可取”,並在人群密集的警務站、社區、地鐵站等增設自助受理機,方便群眾隨時、就近辦理業務。

  青秀區推行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鼓勵志願者為有服務需求的老人提供志願服務,把服務時間儲存起來,待今後自己有需要時,提取儲存的時間換取服務,成為社區養老服務一大亮點。

  一項項微改革、微創新百花齊放,最終結成由點及面的纍纍碩果,改革紅利更多、更及時地惠及廣大企業群眾。

  改革溫度:

  呼應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2017 年,第三方評估對醫療衛生領域改革群眾滿意度評價得分為 61.4 分,短短兩年後,2019年上升至81.75分。

  分數的提高緣自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陳先生認為“共享醫保”含金量十足,他在第二人民醫院的就業社保自助一體機上辦理了社保卡授權綁定業務。“我的社保卡裏有餘額近3萬元,自己不怎麼用,家裏老人卻很需要。綁定後,老人就可以用我的卡了,家庭負擔減輕不少。”截至2019年底“共享醫保”已惠及25萬多市民群眾。

  村民淩振敏打工時不幸受傷,造成股骨骨折,做了手術並嵌入鋼板固定。他聽説家鄉上林縣實施縣鄉醫療一體化改革,在鎮上的衛生院就可以做鋼板取出手術,他感嘆:“以前動這種手術要到縣醫院甚至市醫院,床位緊張,有時排不上號,折騰人。現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了,真方便!”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上林模式”獲全國推廣並在全市複製落地,在全區率先組建2個城市醫療集團,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獲得感”一詞,詮釋著改革永恒不變的價值底色。

  南寧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堅持改革奔著解決問題去,始終以改革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獲得感作為衡量標準,出實招、硬招,解決了戶籍、教育、醫療等一批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市民何先生通過“邕e登”APP 在線辦理了 20 多單房産抵押業務,整個過程高效有序,辦完後,他很滿意。服務“24小時不打烊”,群眾辦證“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是南寧市推進“互聯網+不動産登記”改革帶給企業和群眾最直觀的感受。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不動産登記耗時長、辦理難”曾飽受詬病,如今,創新“互聯網+不動産登記”模式,在全國率先推行“24 小時不打烊”全自助登記辦證,被自然資源部作為“南寧樣本”在全國推廣,相關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通報表揚,為全國不動産登記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示範和引領。

  著眼民意基礎,注重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中找準改革的切入點,這是南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閃光點。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起步之年,我們必將以“敢啃硬骨頭”的使命擔當,以“一抓到底”的改革韌勁,全力推動首府各項改革走深走實、落地見效,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答卷。(記者 楊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