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感受非遺之美 助力非遺傳承 ——記“非遺+”模式助推廣西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2020-06-16 09:25:5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感受非遺之美 助力非遺傳承 ——記“非遺+”模式助推我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非遺傳承人通過直播鏡頭講述民族傳統技藝的傳承故事。

感受非遺之美 助力非遺傳承 ——記“非遺+”模式助推我區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線下展銷和線上網購相結合,拓寬了非遺産品銷售渠道。

  廣西日報記者 秦 雯 文/圖

  6月6日,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首屆廣西非遺購物節正式啟動,來自全區各地的500多種非遺産品集中“上線”展銷,搭建起戰“疫”背景下宣傳展示非遺技藝和保護成果的網絡平臺,實現生産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助力非遺傳承。

  非遺+電商、非遺+直播、非遺+旅遊、非遺+扶貧……近年來,我區非遺保護呈現著跨界融合的趨勢。關注和消費非遺産品,不僅讓非遺保護和傳承走進大眾的視野和生活,也讓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民族傳統智慧和技藝,感受非遺之美,盡享文化滋養。

  A “非遺+電商”,見人見物見生活

  今年的廣西非遺購物節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協同線上線下,充分利用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活動,並在廣西規劃館和部分博物館、非遺保護中心及一些文化街區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通過展銷非遺産品,提振文化消費,倡導健康生活,促進廣西文旅市場復蘇復興。

  在廣西規劃館的線下活動現場,人們不僅能欣賞到馬山會鼓、龍州天琴等精彩的非遺表演,品鑒非遺美食,更有多位非遺傳承人共同“亮相”,展示民族傳統技藝。來自廣西各地的非遺産品在“桂人禮”旗艦店集中展出,其中既有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現代家居裝飾和日常用品,也有桂林漆器、侗族木構建築等展現傳統精妙技藝的特色商品,還有螺螄粉、五色糯米飯等令人食欲大開的非遺美食。

  直播帶貨是時下刺激消費的新興手段。廣西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播、少數民族“金花”、直播達人等通過網絡直播向雲端的觀眾介紹廣西非遺好物。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製作工藝,講述傳承故事……沉浸式的直播體驗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觀眾們邊看邊購,樂享其中。

  除了能在線下實地體驗、感受非遺的魅力,線上同樣能夠便捷地購買到多種非遺産品。主辦方精心組織了區內300多家非遺産品企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保護單位的500多種非遺産品,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線上展銷。壯錦抱枕、瑤族藥浴、坭興陶保溫杯……這些根植于深厚民族傳統文化,以傳統工藝類為主的非遺産品,涵蓋生産生活方方面面,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趨勢和潮流,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甘霖表示,開展非遺購物節活動,可以有效推動更多非遺好物走向市場、走進百姓生活,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推進我區非遺産品向品牌化、大眾化、市場化發展,促進非遺瑰寶在市場經濟中更好地傳承保護和發展創新。

  B 活態傳承,文旅融合增添新動能

  當非遺元素融入現代生活與消費漸成風尚,從小眾到大眾,從深閨到市場,越來越多的非遺産品被消費者親近和欣賞。進一步發掘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化和市場價值,將其與電子商務、旅遊市場緊密結合,才能切實增強非遺項目的造血能力。

  漆藝、燒制瓷器和絲綢紡織並稱中國三大傳統手工藝。2018年,桂林漆器製作技藝入選廣西非遺代表性名錄,如今,桂林漆器産品以高端文化産品、文房文玩、個性茶器和傳統酒器為主,主要依託旅遊市場,年産銷達兩千多萬元。“千器千面”是桂林漆器的一大特色,其胎體材料以樹根、竹節、靈芝、貝殼等天然材料為主,一件精品漆器耗時需數年,售價上千甚至近萬元。因為作品週期太漫長,傳承人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如何在傳統和現代審美之間找到平衡,讓非遺技藝更有生命力,桂林漆器非遺傳承人王伯楊深有感觸。

  漆器精巧雅致但耗時耗工,為了推動傳統工藝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文化旅遊市場需求,王伯楊帶領著120多人的年輕團隊,耗時5年研發了桂林柚罐。這一創新産品以古代煙絲袋為靈感,選用六七個月的山柚子,經手反復揉搓使柚皮中的芳香物質析出,再取出果肉,放入蒸籠,經過九曬九晾,最後涂上發酵後的天然柿汁……經數十道工序才能製成。在去年的桂林非遺文創集市上,柚罐首次亮相就獲得了1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如今,桂林柚罐與桂花茶一道被精心包裝成禮盒,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

  今年文化旅遊市場受疫情影響大,遊客數量銳減,我區非遺項目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我區有關部門積極為非遺企業復工復産搭平臺、找出路、促消費。王伯楊坦言,銷售鏈斷裂、人力成本大、上游原材料緊缺讓非遺産品生産銷售面臨不少困難,非遺購物節的舉辦,拓展了産品銷售線上渠道,有力推動了復工復産,為堅守的傳承人提供了平臺載體的支撐,讓他們提振了信心。

  C 深耕品牌,産品推廣走出國際范

  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共有5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先後7批次公佈了760個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建成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工作平臺386個,組織開展非遺傳承人抖音宣傳培訓班等活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廣西故事。一件件精美的非遺産品,像一把把打開文化之門的鑰匙,讓消費者感受手作之美和其中蘊藏的生活智慧、精神密碼,向世界傳遞廣西文化名片。

  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六堡茶是中國名茶,傳承和發揚六堡茶文化,促進六堡茶産業轉型升級,非遺傳承人陳伯昌致力向海內外推廣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是貢茶、歷史名茶、世界名茶,已經出口到馬來西亞、英國等地,而且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國際六堡茶交流協會分會,這些都能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六堡茶。”同時,陳伯昌在廣西一些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讓更多人了解六堡茶,“很多留學生對六堡茶很感興趣,他們回去後可以將六堡茶文化傳播給更多國際友人。”

  壯錦是廣西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隨著時代發展,壯錦技藝也在不斷更新。“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對壯錦傳承給予了大力扶持,然而只有將壯錦融入日常生活,緊跟社會潮流,贏得市場認可,才能給壯錦藝人帶來良好的收益,這樣自然有更多人願意去傳承這門手藝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説。“壯錦傳統的紋案和紡織工藝很受國外遊客喜歡。他們都想買年份最久的、織法最傳統的、織得最精細的壯錦,相比機械化生産的壯錦,他們更喜歡純手工製作的産品。”

  為打造廣西壯錦文化品牌,2019年,廣西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自籌資金400萬元與意大利品牌設計團隊、中意文化交流協會建立廣西壯錦品牌運營團隊,在意大利建立中意壯錦設計中心、中國壯錦文化推廣中心,打造廣西壯錦品牌杜納赫卡(DONNA HECCA),目前已同時在中國和歐洲多國註冊,産品範圍涵蓋服裝類、配飾類、家居類等。負責人賀卡告訴記者,品牌的設計靈感以及原材料都來自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通過國際化的設計和運營,讓廣西非遺之美被更多人看見,讓中國民族文化從這裡走進歐洲,邁向世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