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名記者一線行|邕寧區中山村:科技養蠶增收入 脫貧致富興家鄉
南寧雲—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鄧玲)“養蠶來錢快。”這似乎成了南寧邕寧區那樓鎮中山村許多村民的共識。雖説,該村很早就有不少村民種桑養蠶,但由於缺乏技術,有時候讓蠶農們養家糊口都成了難題。如今,在致富能手賴運升的帶領下,中山村的蠶繭熱銷市場,成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法寶”。
記者在中山村那志坡採訪致富能手賴運升,聚焦脫貧攻堅成果。蔣麗桓 攝
6月10日,記者來到中山村那志坡賴運升的養蠶室裏,新一批桑蠶正上蔟作繭。賴運升看著這150斤結繭率高的蠶,欣慰的算起了一筆賬:“這一批有150斤,預計可以賣到18元/斤左右,這一批有近3千元的收入,一年可以養十二三批,養蠶的年收入有三四萬元。加上其他收入,一年可以獲得6萬多元的收入。”賴運升所説的其他的收入,是他在南寧市貧困村農民桑蠶實訓基地、桑蠶合作社獲得的收入。
中山村位於那樓鎮西北面,種植業以種桑養蠶、水稻、甘蔗、玉米花生為主。如今,村裏不僅有養蠶專業合作社,還有桑蠶示範園。説起中山村那志坡的賴運升,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賴叔”。賴運升憑著對養蠶的滿腔熱情,學習、摸索了一套成功的養蠶技術後,不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還帶動村民學習養蠶技術,讓貧困戶、村民靠著一張張蠶脫貧奔小康。而在之前,賴運升的創業路也是一波三折。
賴運升在蠶室裏工作。記者 鄧玲 攝
1985年至2012年間,賴運升看見同村的長輩們都種桑養蠶來維持家計,雖然收入不多,但幫補家庭開支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年景好的時候收穫還不錯。於是,他開始對養蠶充滿了興趣,便試著小規模種桑養蠶。但由於缺少養蠶技術,所以養蠶成效不大。當年賴運升種植4畝的桑地養蠶,年收入僅約4千元。生活十分拮據,這樣的收入怎麼能養家糊口呢?
“我養蠶有近三十年的經歷了,可是卻在前幾年才成功。”賴運升意味深長的説。不甘貧困的賴運升和妻子先後經歷了外出務工、創業,無奈缺乏經驗和技術,最終以失敗告終,他們再次回到家鄉。2016年春節,回家過年時賴運升聽説村裏創建了一個齊興桑蠶專業合作社,愛人便到合作社務工。本來對養蠶就余情未了的賴運升,聽愛人説起在合作社務工的見聞後,也想去合作社一看究竟。於是,也來合作社裏務工的賴運升,很快就掌握了一套養蠶的技術,變成了養蠶能手。
由於賴運升的養蠶技術好,蠶繭品質好,達到“五星”標準。記者 鄧玲 攝
“通過在合作社的學習,我自己又慢慢摸索了一些方法,又開始嘗試種桑養蠶。”賴運升告訴記者,2016年種桑5畝,養蠶收入就達到約6萬元。初試養蠶成功的賴運升,果斷地擴大種桑養蠶規模, 2017、2018年加大了種桑養蠶規模,種植桑樹達12畝,收入大幅度增加,成為村裏致富的能人。
由於賴運升的養蠶技術好,蠶繭品質好,達到“五星”標準,售價會比市場價高出2、3元/斤。“養蠶錢來的快,15天就可以賣了,一年可以養十幾批。”賴運升成了中山村遠近聞名的養蠶大戶,2017年還建起了一棟2層樓的小樓房,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中山村那志坡賴運升的養蠶室裏,新一批桑蠶正上蔟作繭,平時村民還會來這裡學習養蠶技術。記者 鄧玲 攝
科技養蠶增收入,脫貧致富興家鄉。走上富裕路的賴運升,致富不忘扶貧政策給他帶來創業和致富的機遇,以實際行動帶動貧困戶脫貧,為振興中山村出力。
為了幫助其他養蠶戶,賴運升除了傳授養蠶技術之外,還與齊興桑蠶合作社合作,共同出資建設了一座“南寧市貧困村農民桑蠶實訓基地”。其中賴運升投資30%,合作社投資70%,包括大蠶室、小蠶室、桑葉室,總投資15萬元。賴運升作為該基地的“師傅”,將技術傳授給更多的蠶農,通過讓蠶農實地觀摩操作,學習養蠶技術和操作流程,讓蠶農少走彎路,提高效益。
致富能手賴運升教授村民養蠶技術。覃捷 攝
2019年,中山村成立桑蠶示範園,由中翔桑蠶專業合作社為該項目的運營管理主體。賴運升大膽承擔養蠶的技術指導工作,帶領5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員開展種植桑樹養蠶工作,使中翔桑蠶合作社2019年試養蠶取得可喜的成績:第一次試養8張蠶種,共收入18709元,實現桑蠶試産開門紅。“我計劃2年內帶動80戶貧困戶進入合作社養蠶致富。”賴運升信心十足的説。
據悉,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2019年為4萬元以上。目前,中翔桑蠶合作社已出資流轉土地種植桑田桑田130畝,該項目正式投産後, 2020年將給村集體經濟帶來20萬元的收益。
中山村的桂寶沃柑基地每年以8%的收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蔣麗桓 攝
中山村為2017年脫貧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0戶1030人,按照2014年人口基數4057人計算,貧困發生率為2.39%。2019年實現全村貧困人口清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