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東蘭:特色果蔬種植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2020-06-22 15:12:58來源:中新網編輯:劉洋責編:宋姝君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22日電(韋盛選 何丹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找準突破口,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果蔬産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記者在隘洞鎮板康村果蔬種植示範基地看到,一個個塑膠大棚錯落有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傳遞出濃濃的田園氣息。走進大棚內,一排排綠油油的藤蔓上挂滿了一個個飽滿、圓潤的哈密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進行護理。板康村貧困戶韋美新此時正在基地裏面做工,只見她快速地將一個個小哈密瓜固定在架子上,動作流暢嫺熟。她告訴記者,她平日裏就來這裡做做工,賺點錢補貼家用,家門口有這樣的基地讓她們閒余在家的婦女也有了去處。

  隘洞鎮板康村屬於“十三五”貧困村,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435戶1675人,其中貧困戶120戶439人。該村農田集中,土壤深厚,土質疏鬆,適合西瓜、哈密瓜等特色果蔬種植。目前,該村除了種植3畝的哈密瓜,還種有30畝的西瓜。而眼下,正是西瓜採摘上市的季節。

  板康村村民委副主任陳志説:“(現在)下雨多,影響到瓜的生長,但是剖(吃)起來他(還是)非常甜的,到收成的時候,7月份這樣比較好,也多甜點。”

  據了解,隘洞鎮板康村果蔬種植示範基地2020年1月成立,由板康村村民合作社與東蘭菜籃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基地採用“村集體經濟+廣西農科院+村民合作社+農戶+致富帶頭人+基地”的合作發展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特色果蔬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據統計,當前基地每畝果蔬産量約為2500千克,産值10000元。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空殼”的難題。

  板康村駐村第一書記覃艷麗説:“(我們)板康村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因地制宜建設果蔬種植示範基地,希望通過發展果蔬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致富。”(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