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2020-06-24 09:18:13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助力高品質發展掠影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生態修復扮靚壯美廣西。圖為桂林鳳鳴湖新景。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用地保障讓建設中的貴南高鐵河池段施工進入“加速度”。 高東風/攝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新産業新業態是廣西用地保障的優先方向。圖為2019年5月,桂林經開區比亞迪新能源客車下線。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地災隱患點布設的監測設備在地災防範中起到“技防”作用。 黃尚寧/攝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試行邊建邊報特殊用地政策,讓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城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快速落地建成。 黃尚彪/攝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荔浦市東昌鎮積極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項目,昔日光頭山變成花滿園。陳 帆/攝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實施找水打井解決了環江毛南族群眾千百年來的飲水難題。譚 峰/攝

政策集成再創新 保駕護航促發展

  鄉村規劃助老百姓留住了青山綠水。圖為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卜花村新貌。 周燕芳/攝

  核心閱讀

  2019年以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十六字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制約全區項目落地、營商環境、資源惠民的難點、堵點、痛點,以自然資源政策集成創新,著力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為全區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2018年至2019年,該廳連續2年獲自治區績效考核一等等次,群眾滿意度評價和領導評價均位於區直機關前列;全區自然資源系統2個集體、7名個人因擔當作為獲自治區通令嘉獎。

  1  破除“用地難” 推動政策集成創新

  長期以來,用地指標投放與急需用地項目無法精準搭配,是全國各地面臨的普遍性難題。

  為破除這一體制機制性障礙,早在2017年,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即在全國率先對自治區重大項目等3類項目試行用地指標核銷制,並逐步擴大試行範圍,2018年增至4類項目,2019年增至8類項目。

  為應對全區穩增長壓力,2019年第四季度,該廳對所有項目用地指標予以核銷。此舉有效解決了“有鍋無米”或“有米無鍋”的用地指標錯配難題,既實現了保障項目用地的目標,又避免了稀缺的土地資源浪費。

  2019年,全區具備用地條件的568個自治區重大項目100%落實用地;共批准建設用地2.38萬公頃,同比增長51%,創近10年新高。

  按照自治區關於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攻堅突破年”的決策部署,該廳在全區自然資源系統開展重大項目用地“四個一”保障行動,通過制定一套保障制度、組建一支服務隊伍、編印一本宣傳手冊、建立一個考核體系,主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主戰場。2019年以來,該廳先後主動上門服務重大項目250多個,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做法經驗獲自然資源部在全國推廣。

  在項目建設中,針對落實耕地佔補平衡難尤其是“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難題,2019年,該廳印發《自治區補充耕地指標調劑庫方案》,按照“縣域自行平衡為主,市域或省域調劑為輔”的原則,實行佔補指標調劑機制,統籌調劑自治區、市、縣三級補充耕地指標,解開了重大項目落地的“死結”。全區當年通過指標交易、調劑等方式,共落實709個建設項目佔補指標3828.91公頃,有效保障了貴南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為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廳迅速出臺促進經濟穩增長25條和重大項目要素保障“一放二提三優化”18條措施,以政策集成創新推動“要素跟著項目走”,促進用地指標等稀缺要素向優質項目聚集,促進了重大項目快速高效落地。

  針對“五網”項目建設,該廳還研究出臺了《實施交通項目沿線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探索一攬子解決交通項目耕地佔補平衡、項目臨時用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修復等突出問題,為推進廣西交通路網和全國首批交通強國試點省份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保障。

  2 打通“審批難” 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營商環境優劣,既體現一個地方的發展活力和潛力,也深刻影響著一個地方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為解決用地用礦審批“層級高”的問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縣、市、自治區逐級會審機制,調整為三級同步審查,審批效率明顯提高。

  目前,全區用地報件一次性通過率從原來不足20%提升至86%,重大項目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減至14個工作日,礦業權登記、壓覆礦、地質災害資質審批時限分別壓縮46%、17%和27%。

  從今年5月起,除國務院授權的南寧、柳州、桂林3個中心城市批次用地和全區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仍由自治區審批外,自治區政府將其他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事項通過授權或委託方式,下放各設區市政府審批,實現了用地審批再提速。

  對自然資源審批“環節多”的問題,該廳將多個分散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許可審批事項進行顛覆式、系統化、重組性改革,實施用地、規劃“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改革,使用地和規劃許可審批時間整體縮短50%以上。

  同時,按照“能容缺即容缺,能取消則取消,能壓縮就壓縮”的原則,調整容缺受理行政許可事項,容缺率達78%;取消18項申報材料,涉及7個行政許可事項子項;壓縮3個測繪審批事項辦結時限,壓縮率達58%。

  2019年,該廳還在全國首創海砂開採“兩權”聯合出讓,向香港供砂200多萬噸,做法經驗獲自然資源部肯定,並上升為全國制度規範。

  在用礦審批上,今年5月,該廳印發了《關於推進礦産資源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啟了廣西礦産資源管理地方法規實施20年來最大、最全面的礦産資源管理改革。礦業權出讓登記權限按礦種實行國家、自治區、設區市三級管理,同一礦種礦業權出讓登記同級管理。改革後,廣西已開發利用的85個礦種中,由國家登記的5種,佔5.9%;由自治區登記的17種,佔20%;由市登記的63種,佔比高達74.1%。“礦業新政”的實施,提高了礦業權市場化配置水準,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不動産登記是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行政審批事項。該廳通過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域“一窗受理、並聯辦理”和登記、交易、納稅“一事通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域“網上辦理”“不見面審批”,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域抵押登記即時辦理和“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區約佔70%業務量的一般類型不動産登記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廣西登記財産指標在全球排名第15位,優於北京、上海,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南寧市推進“互聯網+不動産登記”改革、構建智慧服務新體系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3 創造“資金池” 推動資源強區惠民

  為最大限度發揮自然資源在推動全區高品質發展中的作用,該廳從資源強區富民、項目惠民利民等方面入手,千方百計創造自然資源“資金池”,為“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貢獻力量。

  2018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2019年6月30日前收儲5萬畝自治區本級土地、2019年實現50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的目標任務。面對這個高於歷年平均收儲規模10倍的艱巨任務,該廳迎難而上,苦幹實幹8個月,提前完成土地收儲5.26萬畝,完成任務量的105%;2019年實現土地出讓收入55.36億元,完成任務量的110%。得到自治區領導高度讚賞。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該廳將用地指標核銷和“先用後報、邊建邊報”等創新政策擴大到脫貧攻堅“四大戰役”項目。同時,研究出臺商服商品住宅項目購買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保障、推進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區內交易、允許貧困縣預支節余指標用於交易、組織深度貧困縣參與跨省域調劑等組合措施,為貧困地區創造“資金池”。截至目前,全區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累計籌措資金146.52億元,其中2019年籌集98.71億元,是前3年總和的8倍,全部返還貧困縣用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政策舉措強區惠民,自然資源項目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民生效應。2019年,該廳累計找水成井2934口,解決了190多萬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爭取中央財政1.49億元,自治區本級投入1.53億元,實施地災治理項目194個,受益人口約10萬。加快推動地災防治從“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並重轉變,在全國率先開創“北斗+廣播”邊坡高精度自動監測系統,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高精度、自主可控、經濟實惠的地質災害監測解決方案,得到自然資源部充分肯定。今年6月5日至6月7日,該廳指導桂林市成功預警避險四起滑坡災害,有效避免863人因災傷亡,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本版文圖除署名外由廣西自然資源宣傳中心提供,圖片均在疫情前拍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