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薄的會鼓是馬山縣壯族人民獨有的一項民間娛樂活動。馬山縣壯族會鼓始於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是人們用以驅鬼鎮妖、外襲警報、祈求吉祥的儀式。因敲起來令人熱血沸騰,漸漸地形成了一項民間娛樂活動,流傳至今。經過申報,2008年11月10日,馬山縣壯族會鼓被列入廣西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2年,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審組評估,馬山縣獲授予“中國會鼓之鄉”稱號。
馬山會鼓激昂的鼓聲振奮人心(馬山縣文化館供圖)
激昂鼓聲如千軍萬馬奔騰
馬山會鼓源自壯族“守月鼓”,最初只是驅邪逐疫、祈福納祥的符號,如今有了更豐富的內涵。陣陣鼓聲響如春雷,敲來春雨潤田野,敲來紅土萬物生,敲來生活甜如蜜,敲來城鄉日新月異。作為馬山縣傳統文化的會鼓,已經成為外界了解廣西、了解馬山的一扇窗口。
馬山壯族會鼓的主角是鼓,配角是鑼和鈸。鼓者聲音洪亮、渾圓、厚重,鈸聲和鑼聲則十分清脆。會鼓所用的鼓一般為牛皮鼓,選用木質堅硬且粗大的樟、榕、楓等原木挖成空心製成鼓殼,兩頭蓋上牛皮,用竹篾或鐵絲從四週把兩頭牛皮拉緊後曬乾而成。隨著“鼓王”槌響鼓面,霎時間鼓聲震天,鑼叉齊鳴,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激昂的鼓聲撼動四面八方,讓聆聽者情不自禁熱血沸騰。
馬山會鼓有多種打法,包括混鼓打(序曲)、狂歡鼓、舞龍鼓、扁擔鼓、花燈鼓等,中間還有各種插曲鼓。會鼓由多人協作,鼓、鑼、鈸音色配合默契,富有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
享譽海內外會鼓傳友情
在馬山,每到重大慶典活動或者慶祝豐收、村寨喜事,人們都會抬出會鼓,用鼓聲盡情表達喜悅心情。那時那刻,整個壯鄉瑤寨一片歡騰熱烈的海洋,一浪高過一浪。
會鼓作為馬山的傳統文化,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同樣也享譽海內外。其作為壯鄉的“明星節目”,經常到各地進行文化交流,傳遞友情。2008年,壯族會鼓被選為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南寧站表演節目;2009年6月進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調演;2010年8月亮相上海世博會廣西活動周;2014年12月為世界體操錦標賽開幕式“擂鼓”開幕,以雄渾之音震撼來自世界各國觀眾……
自2016年以來,馬山壯鼓隊每年都赴台灣進行表演交流,年年都有新火花。在台灣花蓮縣參加豐年節等活動時,壯鄉會鼓的獨特風采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喜愛;在街道上巡演時,更是引來了大量觀眾,為馬山會鼓喝彩。
2歲的張子彥敲起會鼓有模有樣
2歲萌娃敲響傳承新希望
壯族會鼓如今已成為馬山縣特色民俗文化品牌。馬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傳承和發展會鼓文化。
2019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廣西馬山站)現場,2歲萌娃張子彥用稚嫩的雙臂擂響了馬山會鼓,備受關注。“我們家裏沒人會打鼓,他1歲多時去廣場聽過後回來自己學著敲,沒想到也敲得有模有樣。”張子彥的母親韋秋瑩説,家裏人發現了他的天賦,於是買了一個小會鼓,原本只是給他娛樂,沒想到這一擂興趣更濃了,而家裏人也很支持。馬山會鼓的傳承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目前,馬山縣通過舉辦鼓手輔導班、邀請本土專家或本地鼓王現場指導等方式對傳承人進行培訓,提高傳承人的技藝水準,把優秀的民間藝人列入傳承人範圍,進一步壯大了村屯會鼓傳承。同時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選定馬山中學、民族中學、裏當初中等21所學校為試點學校,給予重點扶持。截至目前,已培養了1000余名中小學生鼓手,成為馬山壯族會鼓新的繼承人。(記者韋東 通訊員黃慧琴 李海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