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摸清家底 盤活資産 振興鄉村 ——廣西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工作得到農業農村部評估組肯定
2020-07-24 10:44:1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路晶森

  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區不少農村地區將村集體的土地、山林、房屋基本分配完畢。加上幾十年來,村幹部換了一茬又一茬,現在的農村集體還有多少家底?資産去了哪?誰也説不清。只有將村集體的家底摸清了,才能更好盤活資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安排。我區的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工作從2018年初開始,第一階段到2019年底,要完成2017年底以前的資産清理登記;第二階段到2020年上半年,要完成2018、2019年度的資産變動更新與登記。

  農村集體資産幾十年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去向不清楚的複雜現狀,剪不斷理還亂,面臨的情況非常複雜,推進的難度可想而知,是典型的改革“硬骨頭”。我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總體部署以及清産核資工作要求,強化督促指導,層層落實責任,紮實有效推進,取得了改革階段性成效。

  到2020年6月底,全區共清理核實農村集體資産總額1060.61億元,其中固定資産299.48億元;清查核實集體土地總面積2.75億畝,其中農用地面積2.55億畝。

  我區各地積極探索,創新思路,在清産核資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第三方評估工作組的充分肯定。

  經驗一:開展專項行動,創新了一批清除集體資産管理頑疾的有效措施。自治區印發了《關於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意見》和《關於開展農村集體經濟承包經營合同清理規範工作的通知》,把清産核資列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四個專項行動之一,進一步規範農村集體資産投資經營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

  南寧市在村組資産核查登記的同時,對村財務管理臺賬進行清理,組織老黨員、老幹部、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代表召開專項會議,逐項逐條對白條遺留問題成因進行確認,並制定村白條庫處理辦法,開展白條庫“清零銷號”專項行動,清除村級財務的疑難雜症。

  貴港市充分抓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機會,製作“堅決打擊黑惡勢力非法侵佔農村集體財産”等標語,在街道、社區進行張貼宣傳,對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集體經濟“三不”合同進行清理,有效遏制了農村集體資産資源被非法侵佔的情況。

  經驗二:創新工作思路,形成了一批集體資産規範清查、管理健全的好辦法。

  貴港市探索了清産核資“321”辦法,即“3個清單”:村委列出實物清單,部門提供資金項目清單,第三方測繪公司測繪結果清單;“2個集中”:集中填報、集中審核;“1個上墻”:資産管理制度上墻。以鎮為單位,第一天集中所有村幹部、財會人員到鎮政府統一填寫報表,第二天指導組現場指導糾錯查漏補缺,形成經驗在全市複製推廣,使清産核資報表填寫既準確又快速。

  河池市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合作,多次聯合市檔案局組成工作組深入各縣區開展業務指導,並印發了關於做好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文件材料歸檔工作的通知,為各縣區提供一套完整、規範、可複製的檔案規範管理樣板,有效提升了全市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檔案整理水準。

  經驗三:盤活集體資産,探索了一批集體經濟壯大發展新路徑。全區各地在摸清集體資産家底、集體資産權屬厘清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産,為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開拓出新的路徑。

  貴港市覃塘區依託村集體資産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019年146個村有77個依靠出租村集體的土地、山林、魚塘、鋪面等,增加集體收入268多萬元。富川瑤族自治縣高路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將每戶分散的水田集中連片整理,以“確權確股不確地”方式進行確權,將全村1500畝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龍頭企業,畝産值7000元以上,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實現了資源變資産、村民變股東。

  此次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我區共有271384個農村集體單位納入清産核資範圍,其中鄉鎮級221個、村級15211個、組級255952個,分別登記核實農村集體資産總額為0.98億元、518.13億元和543.50億元,其中鄉鎮級集體有經營性資産0.26億元,村級集體有150.30億元,組級集體有148.92萬元。由此看出,我區村民小組一級的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比較多,集體經濟發展的潛力更大、活力更強、後勁更足。

  目前,我區各地已將登記好的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産、經營性資産和非經營性資産數據全部錄入了全國農村集體清産核資管理系統,實行動態監測管理,並全面鋪開了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文 梁家炬  梁 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