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技術和服務送到田間地頭,把科技成果轉化到農民錢袋裏……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黎炎博士工作28年來一直忙活這些事並樂此不疲。
作為廣西蔬菜瓜果創新團隊育種與栽培功能專家、廣西脫貧攻堅貧困村科技特派員蔬菜産業科技服務團團長,近年來黎炎幾乎跑遍了廣西所有的縣(市、區),開展産業諮詢和手把手的技術指導,教農民種菜,帶農民致富。僅在賀州市八步區一帶,就幫助當地建立了萬畝供港蔬菜基地,為60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同時,持續培訓基層技術人員、種植大戶、農民,受益人數達幾萬人。
2019年10月,在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週年總結會議上,黎炎等92名科技特派員獲科技部通報表揚。
A 培育優良新品種促農民增收
“只要是蔬菜産業需要的,再苦再累我們都會去做,並盡力做好。”這是黎炎最常説的一句話。
冬瓜節瓜是廣西大宗外運蔬菜的主角。但廣西傳統品種貯藏後肉質容易變軟,口感不好,有酸味,市場價格低,農戶收益不理想。如何破題?黎炎從培育優良品種下手。
冬瓜節瓜育種的理論知識、方法、技巧等,國內外均沒有太多資料可以借鑒學習,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黎炎每走一步都伴隨著汗水和克難攻堅,這其中的艱辛外人難以想像。
蔬菜生長快、生育週期短,是種植業中用工最多、最累人、最精細的活。特別在高溫炎熱的夏秋季,病蟲害發生嚴重,土壤需水量大,防病、防蟲、水肥等田間管理工作不及時到位,則會嚴重影響試驗。“所以得像侍候嬰兒一樣細心地侍候植株。”冬瓜節瓜從播種到收穫平均大概要100天,每年播種兩茬,從育苗、種植、開花套袋、授粉、性狀觀察、選擇瓜型、採摘、測量數據等等一系列繁瑣的育種工作,直到種子的處理,每年200多天都要關注田間的試驗情況。“觀察鑒定品種適應性時,天熱了要觀察冬瓜是否耐高溫,天冷了要比對冬瓜的耐寒性,還要看它抗不抗病蟲害,産量高不高。只有經常到實地反復仔細觀察,你才能確切地判斷不同品種的優劣和特徵特性,從中選出經得起考驗的優良品種。”黎炎説。
為了選育一個好的品種,黎炎常常頂風冒雨、逐日伴星,把希望播散在田野上;為了鑒別一個好的品種,她不厭其煩地品嘗數百個瓜,在數千種組合中篩選培育……
“金盃銀盃不如群眾的好口碑,一個新品種好不好,我們説了不算,農戶説了才算。”黎炎總能以農戶為中心開展科研。
辛苦的付出換來了喜人的收穫。這些年來,黎炎主持育成節瓜新品種6個,作為主要完成人育成冬瓜新品種4個。這些新品種大部分都成了冬瓜節瓜界的“當家花旦”,在廣西大面積推廣種植,不少農戶憑藉種冬瓜節瓜的收入蓋起了“冬瓜樓”“節瓜樓”。
B 建供港蔬菜基地助貧困戶拔窮根
“全靠黎專家的指導,我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用上了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種上了毛節瓜等粵港澳熱銷蔬菜。這兩年每年收入有30多萬元。”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興華村蔬菜種植大戶候新柱説起黎炎讚不絕口。
候新柱種植的蔬菜面積已達100多畝,帶動了當地一批農戶增收致富。
“搞農業這行,必須吃得苦,沉到田間地頭才能有收穫。”2014年以來,作為科技特派員,黎炎負責對接賀州市八步區的蔬菜産業科技扶貧工作。
八步區鋪門鎮是八步區新興蔬菜産區,擁有與廣東交界、交通便利、適銷粵港澳等優勢。初到鋪門鎮,黎炎發現這裡無論是種植技術、蔬菜品種都很落後。
“符合粵港澳地區消費習慣的節瓜一般是瓜長15到17釐米,單瓜重6兩到8兩就上市,非常鮮嫩,鋪門鎮種出的菜適銷對路。”黎炎專程赴廣東東莞潤豐國際蔬菜交易中心開展産業調研,為當地定下了蔬菜發展方向——不改變鋪門鎮打造蔬菜基地的大方向,但應主打粵港澳熱銷蔬菜品種,種植的蔬菜品種、品質必須與粵港澳市場接軌。
為了提高蔬菜市場競爭優勢,黎炎積極引進篩選出毛節瓜、豆杯(食苗豌豆苗)、大棚莧菜等蔬菜新品種16個、蔬菜集約化育苗等新技術5項,大力示範推廣專銷粵港澳市場的蔬菜品種及其高效栽培技術,生産出精品蔬菜投放市場。
目前,黎炎對接的八步區共有蔬菜種植大戶110戶、合作社13個、種植企業6家、行銷主體4個。短短幾年,鋪門鎮蔬菜種植面積由2014年的3000多畝發展到現在有名的萬畝供港蔬菜基地,給當地60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蔬菜種植崗位和經濟來源。
C 傳經送寶 授人以漁
近年來,黎炎走遍了廣西100多個縣(市、區),根據當地産業,圍繞品種更新換代、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産品品質安全與品牌建設等內容,對縣區農業局、鄉鎮農技站、企業、種植大戶、農民開展不同層次的科技培訓,並到田間現場指導、實地操作,解答培訓班學員提出的一系列問題。
“有什麼好的品種給我們種?”“什麼時候種植價錢最好?”“這是什麼病?怎麼防治?”……在蔬菜種植區,黎炎明星一般受種植戶追捧。
“到基層,我們經常被農民學習農業技術的熱情所感染,更有動力把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了。”黎炎説,近年來,她培訓指導過的基層幹部、種植戶幾萬人次,受益群眾數萬人。
不少蔬菜種植戶親切地稱黎炎為“技術保姆”:“我們都留有黎老師的手機號碼或微信號,經常遠程詢問蔬菜種植技術,黎老師總是耐心地為我們解決問題。”
黎炎還有一個身份——科技特派員蔬菜産業科技服務團團長。近年來,在蔬菜種植面積較大、種植戶較多的蔬菜産區如賀州八步區、資源縣、上林縣等多個縣區,黎炎建立了蔬菜種植技術微信群、QQ群,通過網絡隨時解答農民遇到的技術問題,為貧困村傳經送寶。
不僅如此,黎炎近年來組織廣西區直12個單位50名科技特派員,對廣西32個貧困縣區蔬菜産業發展情況和産業科技服務需求進行調研,與有蔬菜産業科技服務需求的48個貧困村簽訂科技幫扶協議。
在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科技特派員周建輝等引進推廣高品質甜瓜品種桂密12號,畝産值提高60%,成為貧困村增收生力軍。
在天峨縣六排鎮令當村,科技特派員吳永升等指導村裏建立起了200畝的蔬菜基地,配置了標準大棚、小拱棚、地膜覆蓋,穩步推進當地脫貧致富的進度。
……
“教農民種菜,帶領大家致富,這是我最大的心願。”黎炎説。(廣西日報記者 李新雄 通訊員 關妮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