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0-08-21 10:46:44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

  ——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南寧三峰焚燒發電廠。    (吳希玉    攝)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聯發尚築小區的智慧垃圾箱乾淨整潔,功能強大。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餐廚垃圾運輸車對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頒佈施行新聞發佈會現場。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我市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主題宣傳示範活動。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

垃圾分類全民齊參與 引領城市文明新時尚——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南寧市三塘生活垃圾大型中轉站。

  南寧市作為全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按照“管行業就要管垃圾分類”的原則,條塊結合,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探索形成“固廢大分流、垃圾小分類”模式,實現“回收利用率提高、分類覆蓋率提高”兩個目標,截至今年7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3.1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26.2%,分別較2019年提高8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

  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逐步完善

  近年來,得益於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各類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投入,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前端投放、中端收運、末端處置系統建設,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市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逐步完善。

  目前,全市垃圾收運車輛均按“四分類”標準噴塗或粘貼了標識,現有垃圾中轉站54座,基本滿足其他垃圾的收運需求。此外,各城區、開發區按標準建成有害垃圾暫存點10個,基本實現垃圾分類運輸、計量、中轉等功能。

  在垃圾終端分類處置上,其他垃圾方面,市區北面已建成日處理能力3135噸的平裏靜脈産業園生活垃圾焚燒廠、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並穩定運營;形成“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處理方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有害垃圾方面,確定了4家工業源危險廢物處置企業,基本滿足我市生活源有害垃圾處理需求。可回收物方面,配置了98個可回收物的交投站點、6個分揀中心,3家終端處理企業,可處理廢鋼鐵、廢金屬、廢紙、廢塑膠及其他等多種可回收物,可回收物處置體系基本成型。廚余垃圾方面,現有一批日處理能力880噸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至今年底,我市廚余垃圾(含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可達1200噸。

  基本形成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隨著《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南寧市居民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方案》《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方案》的實施,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其中,《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明確了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情節嚴重的,處200元以下罰款;生活垃圾處置單位擅自停業、歇業的,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等;旅館、酒店經營單位不主動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餐飲服務提供者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碗、筷子、調羹等餐具。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各小區要配齊督導員,負責每天早7:00—9:00、晚7:00—9:00在居民住宅區引導居民實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促進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習慣。目前,我市6518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已準備就緒,將於9月上崗,有序開展督導。

  餐廚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餐廚垃圾管理是實施垃圾分類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市以“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高水準、高效率”為目標,構建收集、運輸、處置一體化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全力打造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南寧模式。

  8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BOT),只見物流通道不斷有餐廚垃圾運輸車進出。“項目分三期建設,一、二期已完成建設投入運營,三期改擴建將圍繞‘特色主題化’進行建設,同時將對一、二期的環保安全設施全面升級,提升生産自動化、信息化水準,實現一、二、三期有機銜接、相互切換,打造成集垃圾處理、能源供給、工業旅遊、環保教育于一體的示範項目,計劃2020年底完成。”廣西藍德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余秋橦介紹,截至7月底,已簽訂收運協議並納入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體系的單位近7000家,餐廚廢棄物累計處理量43.30萬噸,地溝油累計處理量1.35萬噸,沼氣發電量累計839.82萬千瓦時。

  加強示範帶動,逐步擴大片區覆蓋面

  近日,記者在垃圾分類示範點飛鳳市場看到,市場乾淨整潔,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宣傳欄隨處可見,市場門口懸挂的LED屏播放著垃圾分類宣傳動畫視頻,耳邊響起垃圾分類宣傳廣播。

  “以前所有垃圾都往一個大的垃圾桶一扔了事,氣味難聞。”市場水果攤主勞女士表示,實行垃圾分類後,臭氣沒有了,環境整潔了,生意做得更舒心了。

  據了解,為提高辨識度,該市場在南廣場停車場設立了有標識的新型四色垃圾分類收集亭,配置有標識的四分類120升垃圾桶4個;前、中、後庭和北廣場停車場及商業街按照廚余垃圾、其他垃圾1︰4的比例放置二分類120升垃圾桶8組25個;同行業兩攤位居中放置二分類30升垃圾桶50個。

  飛鳳市場只是我市加強垃圾分類示範帶動,逐步擴大片區覆蓋面的一個縮影。目前,南寧市已制定出臺《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工作方案》《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典型建設標準及設計指南》,對示範片區建設標準、驗收標準和工作臺賬等方面的指標提出具體要求,並進行細化。同時,重點引導和督促各行業發揮行業示範引領作用,依託公共機構及窗口行業,打造如市第二人民醫院、民主路小學青環校區、飛鳳市場、盛天茗城等一批垃圾分類示範點,推動以“點”帶“線”,以“線”擴“面”,使示範效應呈幾何級增加。此外,南寧市大力推進“成片建設”,2018年按照“三個全覆蓋”要求,在全市選擇10個街道、社區推進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從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建立工作機制。今年,從10個街道提標擴面至28個街道,基本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全市建成13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

  為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我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建設,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

  記者在江南區富樂小學看到,大課間鈴聲響起,該小學的垃圾分類宣教基地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該基地主要由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園地、樂樂回收站、變廢為寶“樂秀園”3個區域組成。其中,變廢為寶“樂秀園”裏的舊輪胎、塑膠瓶、舊單車等廢棄物經師生和家長們巧手改造加工,成為校園裏的獨特風景。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興寧區宣教基地、武鳴區宣教基地、江南區宣教基地、良慶區宣教基地、西鄉塘區宣教基地、邕寧區宣教基地、青秀區宣教基地和廣西—東盟經開區宣教基地等13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這些宣教基地主要由科普教育區、互動體驗區、變廢為寶和循環利用區等模組組成,通過創意展板等方式呈現,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讓市民“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進一步強化市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為我市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打下紮實基礎。

  小區環境因分類變美

  8月18日,記者在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青秀區盛天茗城看到,小區裏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標識醒目,並在多處放置了分類垃圾桶,在大家的自覺參與下,小區環境越來越好。

  “大家都自覺按照‘四分法’,將廢棄物分別放在相應的垃圾桶裏。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蒼蠅、老鼠、蚊蟲少了,居住環境更乾淨了。”小區居民劉芳感慨道。在南寧市,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市民像劉芳一樣,既是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又是宣傳員,更是受益者。

  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工程。我市通過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大力推進宣教基地建設等舉措,以點帶面讓廣大市民不僅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還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興寧區聯發尚築小區試點垃圾分類市場化服務;江南區推行“小黃狗”垃圾分類智慧化回收設備;良慶區打造公共機構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各城區在垃圾分類信息化、智慧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創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市民生活的新時尚。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在分類體系建設、宣傳教育引導、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宣貫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實施,加快推進分類設施落地,為垃圾分類在城鄉全面鋪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版文字:本報記者馮梓劍通訊員覃巾玲陸炫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市垃圾分類辦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