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馬山縣喬利鄉:強基礎興産業 穩增收促發展
2020-09-11 16:00:34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南寧市馬山縣喬利鄉:強基礎興産業 穩增收促發展

  馬山縣喬利鄉貧困戶在蘇博工業園區內務工,實現穩就業穩增收。(馬山縣喬利鄉供圖)

  村民衣食無憂,錢袋子鼓了起來,一條條平坦寬暢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 

  如今,馬山縣喬利鄉所展現出的一幕幕,都反映著全鄉上下久久為功、全力攻堅的豐碩成果。 

  “十三五”時期,喬利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318戶5676人,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3個,分別於2016年、2017年、2018年脫貧摘帽,使喬利鄉在馬山縣範圍內率先實現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全鄉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5676人降到目前的36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3.8%降至目前的0.89%。 

  特色産業帶動

  脫貧致富路更寬 

  脫貧攻堅,産業是基礎。喬利鄉以産業發展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推動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實施《喬利鄉農業産業三年發展規劃2018—2020》,發展沃柑、甘蔗、蔬菜、水稻、玉米五大萬畝産業,僅用3年時間,便扶持起2家自治區級産業核心示範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 

  “要想實現穩定脫貧和長久致富,必鬚髮展靠得住、有後勁的扶貧産業。”喬利鄉黨委書記覃仕貴説。 

  近年來,喬利鄉培育出以喬利果蔬産業示範區和紅旗湖柑橘産業示範區為代表的自治區級農業産業示範區,扶持9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還成功探索土地流轉、勞動務工、入股分紅三大增收渠道,為大石山區石漠化片區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 

  依託扶貧産業發展取得的成效,今年4月,全鄉11個村(社區)在馬山縣率先實現了全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目標。如今喬利鄉11個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達32個,種養一體化循環經濟産業逐漸成型,三産融合、産村融合加快發展。 

  黨員幹部帶頭

  穩定脫貧有信心 

  喬利鄉發生的變化,離不開基層黨員幹部的齊心協力、攻堅克難。 

  為幫助鄉親們創業就業,由喬利鄉黨委發起,鄉黨委政府發動村、企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幸福菜園”“創富田園”。 

  在喬利鄉蘇博村紅旗湖農業園,由喬利鄉黨委發起,鄉黨委政府發動村、企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的“幸福菜園”“創富田園”,解決了搬遷群眾的“菜籃子”和就業問題,幫助10戶實現自主創業,真正做到“搬得出、住得下、有就業”,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喬利鄉設立了疫情防控黨員先鋒服務崗47個,籌集了黨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愛心捐款31071元;開發臨時性扶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388人,喬利鄉黨員幹部紛紛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抓好疫情防控、春耕生産、復工復産、脫貧攻堅等工作作為第一要務。 

  通過一系列舉措,喬利鄉完成了12000畝春玉米播種和1420畝春花生種植的任務,全鄉86個合作社、5個就業扶貧車間、蘇博工業園區規上企業復工100%,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手硬、兩促進。 

  基礎設施改善

  鄉村發展“活起來” 

  近年來,喬利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發展“活”了起來,産業變強了,村民也富了起來。 

  2016年投資638.72萬元實施道路硬化項目,共建設26條道路19.96公里;危房改造170戶。 

  2017年投資357.25萬元建設14條扶貧道路,合計14.25公里;“一事一議”建設項目共20個,總投資358.08萬元。硬化渠道2公里,維修山塘1座、塘壩2座、電灌站3處,修建人飲安全工程1處。 

  2018年投資399.25萬元實施14個扶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硬化路10條,建設人飲工程2個,受益1816戶7615人。實施農田水利項目7項,投入資金550.93萬元。 

  2019年投資466.92萬元實施16個扶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建設道路7條、人飲工程7個,受益6156戶2.22萬人;投資2000萬元,完成拉舊村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2020年使用第一批扶貧和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實施5個安防項目、3個道路維修項目、1個人飲項目、2個産業園項目、12條産業路項目、1個二期工程。 

  隨著一個個精準扶貧項目的落實見效,喬利鄉正朝著鄉村振興的方向奮勇前行。本報記者胡光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