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爬上象州縣馬坪鎮大佃村的獅頭山,極目遠眺,心曠神怡。曾經熟悉的紅水河畔,如今每天變換著模樣——昔日孩童戲水的小碼頭變成了大港口,林立的廠房裝點著荒灘的各種顏色,寬大的柏油路從河畔延伸到縣城,一輛輛卡車隆隆駛過……這裡,正是三江口港産城新區。
該新區位於來賓市象州、武宣縣和興賓區交界處,是柳江、紅水河、黔江的交匯點。在這個不足150平方公里的三角區域裏,集中了來賓市7個投資超100億元的重大項目,是來賓市按照自治區加速“東融”戰略部署,舉全市之力打造的産業集中區。今年前三季度,來賓市工業增長、重大項目投資、財政收入同比全線飄紅,其中三江口港産城新區重點産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364.1%。
謀定而後動。來賓市以三江口為戰略支點,以一地帶一域,成功撬動當地投資、生産、運輸全産業鏈發展。
“産業聚合”港産城一體化
“以資源優勢換取發展空間,將三江口打造成服務‘東融’、擴大內需,實現城鄉融合、産城融合發展的産城融合新區。”談到三江口,來賓市委書記農生文介紹,來賓正在按照城市經營的理念,集中資源、産業、人才優勢,形成聚合效應,打造最優的營商投資環境,破解來賓經濟總量小,産業分散,形不成産業拳頭的問題。
目前,三江口港産城新區水路、陸路基礎設施通江達海的優勢已初見雛形,4條二級公路交通主幹道全線通車,貨運車輛1小時內可以抵柳州、來賓,3小時可達南寧、桂林;已經建成2個千噸級通用泊位,大藤峽水利樞紐建成後4000噸級船舶可直通粵港澳;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也將途經三江口。
依託上述區位交通和水陸聯運的優勢,來賓市在港産城新區規劃了生態産業園、森林工業城、新東運碳酸鈣加工區,9個重大投資和産業項目均已落地園區,計劃總投資800億元,達産後總産值預計達到130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達3萬人,加上配套生活區域,將形成一個集中4萬-5萬産業工人工作生活的港産城一體化“新來賓”。
“黃金航線”全力支撐“東融”
“3000到4000噸通航能力是內河航運最經濟的臨界點,大藤峽蓄水後,依託這個優勢,象州的木材、水泥等‘重貨’將可以低成本運抵粵港澳。”象州縣縣長韋濤為三江口建設給當地帶來的航運優勢算了一筆經濟賬: 2019年廣東省水泥需求達2.2億噸,廣東自身生産能力1.1億噸,即便受國內外因素影響有所下滑,還是有很大的需求市場,如果能夠實現4000噸級通航,將降低25%的航運成本,象州水泥産業與其他地區競爭將有較大優勢,今年4月象州縣與中國建材集團廣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簽訂了100億元的項目,看中的就是三江口的“黃金航線”。
據悉,大藤峽蓄水後,三江口港口將成為西江流域最接近航運上端的大型水路交通節點,屆時不僅水泥産業,還有木材、鋼材、礦石、重機、汽車、汽配等桂中地區優勢産品,都將可以在三江口“登船”通江達海。
區位交通優勢+土地資源+産業集群效應,使全國“向東”的企業看好來賓。今年,投資10億元的象州縣銅資源環保再生利用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的廣西新東運熔劑骨料碳酸鈣加工一體化項目以及40多家木業、碳酸鈣業等大型企業紛紛進駐新區。三江口港産城新區已經成為來賓對標自治區“東融”戰略,在“珠西經濟帶”上嵌入的“加速驅動渦輪”。
“以一地帶一域”輻射桂中
紅水河畔滄海桑田,鄉村阡陌日新月異。2018年,臨近新區的大佃村就有40多人在區內企業打工,去年該村又有160多名村民與新區企業簽約,成了産業工人。根據發展規劃,三江口新區將吸納2萬多名興賓區、武宣縣、象州縣當地勞動力。
去年,新區內的來賓至象州石龍公路項目已全線通車,規劃實施的“5橋8路”對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啟動。不久的將來,在廣西交通圖上,這片區域將展現輻射桂中的新交通路網。
三江匯流,百舸揚帆。三江口港産城新區通過工業産業化,直接輻射周邊11個鄉鎮,將翻開桂中地區産城融合、産村融合的新篇章。新區建設還實現了以興賓區、武宣縣、象州縣為核心的各地生産要素的互補和高效利用。
依託新區,今年以來,來賓市以輕鈣、重鈣為核心的碳酸鈣産業簽約、投資超過200億元,六縣市區全域科學佈局,為打造桂中“碳酸鈣之都”打下了基礎;以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為龍頭的甘蔗、水果等産業進一步配套加工物流業,農業産業化進程不斷加速;鋁業、糖業“二次創業”迸發出新的活力。
興賓區依託新區促進農業産業轉型升級,發展電子裝配等新興産業;武宣縣著眼于金雞、二塘、黃茆片區工業園區發展,吸引投資超過153億元;象州縣41%的木材加工業、建材産業受新區輻射,由原材料採伐業發展升級為半成品加工業,大大延長了産業鏈;金秀瑤族自治縣、合山市、忻城縣也根據自身的産業特點融入三江口建設中。來賓市工業已初步形成了圍繞三江口港産城新區全市一盤棋、共融謀發展的格局。(廣西日報 盧彬彬 張銀蕓 銀中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