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爛泥田變魚塘 脫貧路在眼前
2020-09-25 19:42:2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張冠年 實習生 覃愛華 通訊員 莫海瑞

  看著曾經因被水淹而無法耕種的3畝爛泥田變成如今水美魚肥的魚塘,老潘滿是歡喜。老潘叫潘炳偉,1969年出生,是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鎮灘浪村中石古組的脫貧戶,他把爛泥田改成魚塘養魚讓全家脫了貧。

  老潘家一共三口人,老潘一個人拉扯兩個女兒讀書。2014年前,他靠3畝水田、12畝山林、1頭牛,勉強維持生活。2014年6月,潘炳偉經歷了一場車禍,大腿被撞骨折,借了6-7萬元住院治療。他的大腿雖然保住了,但是打了幾根鋼釘後,他還是幹不了重活。一個月後,颱風“威馬遜”席捲灘浪村,把老潘種的12畝已經成材的山林摧毀殆盡。他們家失去了生活來源。

  2015年,老潘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第一書記、掛鉤聯繫人等多方面幫助下,老潘重拾生活的信心。

  老潘有一塊水田,跟他大哥潘炳新的連在一起。上游的村民引來活水養魚,多餘的水常年排到他們的田裏。水泡久了,良田變成了爛泥田,牛跟人都下不去,更別説耕種了。

  看到別人養羅非魚都賺了錢,再看看爛泥田,老潘的大哥打起了養魚的主意。他對老潘説:“那兩塊爛泥田丟荒太可惜了,不如我們修一條堤壩把田圍起來跟大家一起養羅非魚,資金方面不用愁,我借8000元給你,賣了魚收入全部給你。”

  在大哥的鼓勵和支持下,老潘心動了,他以前幫村裏的人打過魚卻沒有養過魚,決定邊養邊學。2015年,他在爛泥田下游攔起了堤壩修好了魚塘,2016年4月在魚塘裏投放了3000多尾羅非魚苗。

  當年7月,因天氣持續高溫,不少魚陸續死亡。剛開始老潘沒有在意,可接連死了400-500尾魚還沒有停下來的趨勢,他急得直跺腳,趕緊把死魚的照片拍下來發給賣魚苗的老闆求助。經過分析,原因是天氣炎熱,鏈球菌滋生蔓延,羅非魚感染病菌而死。供苗商把藥寄給潘炳偉,魚塘總算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當年12月,老潘在喂魚的時候順便抓了一條,用手掂量,“2斤多,可以賣了。”他聯繫魚販子,張羅著賣魚,賣完魚算了下賬,“扣除飼料費還掙了4000多元。”他懸在心上的石頭終於落了下來。

  第一年的養殖經驗激發了老潘繼續養魚的熱情。村裏致富帶頭人掛鉤聯繫,給他提供技術支持和扶貧産業獎補,讓他更加充滿信心。

  此外,2016年,扶貧幹部送給老潘31羽雞,他把雞養大後留著生蛋。大家知道老潘養的雞不喂飼料後,紛紛跟他買雞蛋。老潘賣雞蛋年收入也有6000元。

  2018年老潘家順利脫貧。

  如今,老潘的大女兒考上大學,有愛心企業資助她讀完大學。老潘除了養魚、養雞,還擔任護林員。他在困難面前不等不靠不要,踏實肯幹,憑著養魚走出了一條脫貧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