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繡出脫貧康莊道
2020-10-10 09:19:38來源:新華網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10月9日電題: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繡出脫貧康莊道

  新華社記者潘強、郭軼凡

  辛苦半輩子蓋起的木樓,被楊甜改成了侗繡博物館。這個極具侗族特色的木質樓房,一樓展示著紡織機、染缸等製作侗布的設備;二樓的大客廳陳列著侗繡作品,這也是接待周邊侗族婦女學藝的地方;三樓則是楊甜自己的侗繡工作室。

  這些年,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的家最特別,也最熱鬧。

  在侗族,姑娘們自小跟著母親學習刺繡,楊甜也不例外。“我從七八歲跟著母親學刺繡,結婚以後又跟婆婆學,繡到現在已經有50年了,從來沒膩過。”楊甜對記者説。她的婆婆覃奶時清今年94歲,是侗繡技藝傳承人,受婆婆影響,她的繡技越發精進,侗繡作品多次獲獎,成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侗繡)代表性傳承人。

  侗族刺繡歷史悠久,是一種傳統的指尖技藝,作品中常見的鳥獸、花草等圖案來源於農耕生活,心靈手巧的侗族姑娘用多彩的絲線把圖案繡在衣物上,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崇敬。

  一整套純手工的侗族服飾,從紡布到繡制完成,往往需要大半年時間。然而,這樣精細艱辛的勞作,過去很難給家庭帶來多少收入。楊甜回憶,十幾年前,一套侗族服飾只能賣100元左右,“那時家裏很困難,我就從早繡到晚,淩晨一兩點還在繡,我想儘量多繡一點,賣出去後給女兒交學費。”

  漸漸地,楊甜的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銷路逐漸打開,不時有全國各地的客人過來參觀。這時,楊甜生出了把侗繡技藝傳承發揚的想法。前些年,為了讓侗繡文化有一個更好的展示平臺,她和家人通過借錢、貸款,歷時兩年多,把自家房子改建成了侗繡博物館。

  博物館建好後,許多專家、遊客前來參觀;楊甜在此培訓繡娘,一步步實現著傳承侗繡的夢想。

  “最開始培訓繡娘的時候,沒有工資發,只能在家打油茶招待人家,這幾年訂單多了,政府也支持,大家靠侗繡也能賺錢了。”楊甜説,如今,一套侗族服飾甚至可以賣到七八千元;她們開發的耳釘、手工包等侗繡工藝品,很受香港等許多地方客人歡迎。

  楊甜介紹,近年來,同樂鄉大力推動侗繡技藝傳承,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運行模式,組織技藝傳承人將侗繡技藝傳授給當地婦女,帶動當地群眾300多戶參與刺繡,其中貧困戶50多戶,侗繡作品被銷往國內外,實現了助農增收。(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