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2020-10-23 18:00:3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龍圩區大坡鎮坡頭村大力發展百香果種植産業,帶旺鄉村遊。圖為遊客一邊摘果,一邊自拍。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梧州南站坐落于龍圩區,高鐵經濟拉動龍圩區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潘紹珊/攝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梧州市龍圩區稻漁生態種養示範基地。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龍圩區將龍圩鎮念村稻漁種養示範基地打造成集生産示範、科技推廣等於一體的休閒農漁業示範區,利用稻與魚、螺的共生有機結合規律,實現“一田多收”經濟效益,同時,還打造“醉美鄉村”振興點,推動該基地的種養業與鄉村遊融合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依託李濟深故里文化旅遊勝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圖為貧困戶正在自家的果園給遊客採摘百香果,一派産銷兩旺景象。

 

梧州市脫貧攻堅成就之龍圩區 揚産融特色 築富民之夢

 

  2016年以來,龍圩區充分發揮土壤天然含硒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稻種植産業,通過龍頭帶動等模式,大力創建富硒水稻産業基地,打造富硒米品牌。目前,龍圩區種植富硒稻近3萬畝,該産業覆蓋貧困戶達92%,成為該區脫貧産業主力軍。潘紹珊/攝

  黃韻妍 鄭賢基

  梧州市龍圩區是2013年新成立的城區,是自治區貧困面積較大、貧困人口較多、貧困程度較深的城區之一。近年來,龍圩區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精準施策,大力打好特色産業牌、打準産品行銷牌,通過發揮頭雁引領作用,富民産業遍地開花,有力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有效鞏固脫貧成效。

  經過5年的攻堅,脫貧成效顯著。2016年,龍圩區實現脫貧摘帽,成為自治區首批4個脫貧摘帽縣(市、區)之一。脫貧攻堅以來,龍圩區累計脫貧8715戶36820人,貧困發生率由10.41%降至0.12%。

  1 三産融合 推進産業轉型發展

  近年來,龍圩區依託區位優勢,突出示範帶動、鎮村聯動、村景融合,打造集田園觀光、生態、採摘為一體的新農業體系,“政府+産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産融扶貧綜合體。

  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龍圩區不斷構建稻漁綜合種養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致力發展稻漁共養産業。用綠色生態種養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形成與本地自然條件和資源相適應的“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技術模式,以“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龍圩鎮念村有700多戶農戶種植富硒水稻2000多畝,在“稻漁共養”的技術模式指導下,按基地晚稻測産驗收結果顯示,基地年畝産900公斤幹谷、750公斤田螺、125公斤禾花魚,年畝産值1.92萬元,年純收入1.12萬元。增強了貧困戶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推動稻漁生態種養産業發展,探索産業扶貧新路子。整合流轉土地,農戶每年每畝可獲得穩定租金收入900元。稻漁生態種養示範基地開展插秧、投放魚苗、幼螺等工作,聘請貧困戶務工,讓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

  “抱團”發展。吸納念村及周邊14個村共15個村民合作社“抱團”出資,引進龍頭企業梧州田中農業公司“聯合”發展,建成集稻魚稻螺養殖、農家樂、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綜合體項目,“抱團”村投入資金280萬元入股按10%分紅,每年可實現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品牌帶動。打造“醉美鄉村”,多渠道加強宣傳稻魚示範基地,舉行廣西稻魚豐收節活動,吸引廣西區內外的經銷商前來採購禾花魚、田螺、蛙、蝦等相關農産品。示範基地交通便利,適合休閒觀光,基地裏設置各個景點供行人駐足拍照,方便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另外,還設置特色農業採摘區,吸引當地和周邊居民前來體驗,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龍圩區大坡鎮種植玉蘭花已有30多年曆史,如今種植面積已達4100多畝。近年來,龍圩區大力發展玉蘭花種植,通過示範帶動、抱團發展,統一收購銷售,進一步壯大了玉蘭花葉脈加工産業,成為脫貧攻堅的特色産業。

  交村已成為廣西乃至全國最大的葉脈加工、銷售産業基地。現全村有900多戶種有玉蘭樹共5000畝,玉蘭花樹約28萬株。其中有貧困戶136戶參與,種有玉蘭花樹472畝共23600株。2019年,交村葉脈加工單項人均純收入3903元,全村葉脈銷售收入達1500多萬元,産業覆蓋貧困戶達到了80%,實現了三産融合發展。

  2 黨建引領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近年來,龍圩區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發展根基,精準施策、示範帶動、因地制宜,推進並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興建物業。利用區位優勢,通過異地興建、聯村共建等形式,興建專業市場、門面商鋪、倉儲設施、廠房、廣告設施等物業。龍圩鎮四合村通過物業經濟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0萬元以上。另外,村級集體經濟著力謀劃“飛地經濟”,龍圩鎮聯合7個村參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這不僅能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還能改善市場面貌。

  自辦産業。廣平鎮成立平山傳統木榨花生油坊,通過自主接單、單位幫襯的經營方式,帶動村級集體經濟,使貧困戶“走穩”脫貧路,“小跑”奔小康。大坡鎮勝洲村的淘寶特色中國館勝洲村村民合作社加盟店,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帶動本地土雞蛋、狗牙木寄生茶、富硒大米等土特産聯網銷售,擴寬村民致富渠道。

  因地制宜。通過村黨支部牽頭,村、合作社、農民三方分別以資金和土地等入股,商定分紅比例,達到三方共贏,新地鎮訓村村,通過資金委託百歲來礦泉水公司經營,參與銷售,既獲得穩定的分紅,也提升了資金收益的附加值。

  3 精準施策 打好民生“組合拳”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龍圩區注重統籌、突出重點求實效,全力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

  吸納就業。針對龍圩區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實際情況,龍圩區因地制宜,按照“短期崗位保穩定、長期崗位促增收”的原則,靈活開發長期公益性崗位、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和非固定性公益性崗位,並優先安排有就業意願但未找到固定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上崗。

  精準補貼。龍圩區建有扶貧車間9家,共吸納務工人員486人,其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114名。疫情期間,龍圩區發放以工代訓補貼28家企業合計112.01萬元。發放貧困勞動力穩崗補貼5563人459.7萬元,發放交通補貼3451人69.84萬元。

  開展培訓。龍圩區在2019年成功舉辦10多期培訓班的成功經驗上,結合國扶系統數據,從“大數據”著手,從系統數據篩查出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培訓意願人名單,2020年繼續開展到村、鎮開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60多班次。

  ——有義務教育保障。2020年秋學期資助義務教育學生12209人,發放資助金額594.6062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6219人,發放資助245.7625萬元)。

  ——有基本醫療保障。截至9月28日,應參保37077人,已參保37077人,參保率100%。家庭醫生簽約率100%。

  ——有住房安全保障。全區2018年有住房保障達標64744戶,未達標戶853戶,98.70%農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2019年龍圩區危房改造總任務802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74戶),竣工率100%。2020年危房改造任務199戶已全部竣工。

  ——基本養老保障。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應參保人數24278人,已參保人數24278人,參保率100%。符合領取待遇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00%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發放待遇人數為5230人。

  ——低保兜底保障。強力推進兜底扶貧,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2020年1-9月城鎮低保發放低保金564.76萬元,發放11175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266人,發放低保金107.65萬元;發放城鎮低保物價補貼72.87萬元。2020年1-9月發放農村低保金2595.2萬元,發放100004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9100人,發放低保金1871.78萬元,發放農村低保物價補貼390.79萬元。1-9月發放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金14.45萬元,補助201人次。實現符合條件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努力提升困難群眾的幸福指數。

  (本版圖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梧州市龍圩區委宣傳部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