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忻城:粵桂協作共建紅水河上“絲綢之路”
2020-10-26 18:49: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金秋十月,廣西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69歲的貧困村民藍利香在蠶房裏忙碌著。她之前養幾批蠶都沒有成功,如今從養蠶示範基地買回來的四齡蠶全部成活了。“這批蠶投入一百多塊錢,蠶繭能賣1500塊錢。”藍利香説。

  位於紅水河上游的忻城縣素有“桑蠶之鄉”的美譽,但多年來,傳統養殖蠶病多,蠶繭品質差,群眾增收難的問題始終影響著桑蠶産業的健康發展。

  為改變人蠶共居的傳統種養模式,2019年起,粵桂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單位廣東信宜市,保利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共同出資700萬元,與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河池學院技術團隊,探索“兩基地一平臺”的忻城縣桑蠶産業高品質發展模式。  

【B】廣西忻城:粵桂協作共建紅水河上“絲綢之路”

  上浪基地蠶農排隊領票領取四齡蠶 

  經過兩年發展,“紅渡鄉六納村、古蓬鎮上浪村”兩個桑蠶産業示範基地與提供技術支撐的“智慧蠶業雲平臺”已健康運轉。上浪基地通過培育高品質四齡蠶,解決了制約蠶農養蠶成敗的蠶種問題;六納基地通過種養分離和桑園商品化等創新理念,解決了合作社養蠶蠶農的利益分配難題;智慧蠶業雲平臺通過互聯網和標準化、流程化技術服務蠶業生産技術“最後一公里”。  

【B】廣西忻城:粵桂協作共建紅水河上“絲綢之路”

  10月10日,領到四齡蠶的蠶農滿載而歸 

  基地採用“龍頭企業+村民合作社+村黨支部+貧困戶”的扶貧産業模式。貧困戶可以通過出售桑葉、車間務工、合作社分紅、飼養優質四齡蠶售繭、政府桑蠶産業補貼等,得到“五金”收益,群眾減貧益貧效果明顯。龍頭企業每年按總投入經費的8%向村委支付租金,大大增強村集體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因六納基地位於美麗蜿蜒的紅水河畔,基地每月兩到三次用船送蠶給兩岸蠶農,當地蠶農稱之為紅水河上“絲綢之路”。

  信宜忻城兩地攜手成功引進桑蠶繭絲綢全産業鏈項目落戶忻城。信宜駐忻城粵桂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陳波介紹説,該項目的引進將打造全國單體最大的繭絲綢産業園區,項目佔地1610畝,建成投産後,年耗繭達10萬噸,實現年産值超百億元。可提供15000人直接就業崗位,預計可帶動全縣15萬人以上從業,傳統的桑蠶産業在紅水河畔再現新生機。( 文/圖 張龍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