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 引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宣教基地寓教于樂
2020-11-19 14:01:50來源:南寧晚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南寧市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引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

  宣教基地寓教于樂 垃圾分類易學好玩

南寧市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 引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宣教基地寓教于樂

  學生們玩“好習慣飛行棋”,在遊戲中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南寧市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 引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宣教基地寓教于樂

  由生活垃圾焚燒後的爐渣為主材料製作的休閒座椅

南寧市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 引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宣教基地寓教于樂

  平裏靜脈産業園環保科普基地展示了生活垃圾焚燒後“變廢為寶”的成品

  ■本報記者淩劍伊 見習記者禤智君 通訊員陸炫/文 記者宋延康/圖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垃圾總量也在連年增加,垃圾不僅侵佔了稀缺的土地,污染環境,還嚴重危及人類的健康。垃圾分類,不僅改變了城市環境,也改變著市民的生活習慣。你知道垃圾分類投放後,去哪兒了嗎?如何讓垃圾“各回各家”,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

  做好垃圾分類成為環境保護最重要的舉措之一。近幾年來,南寧市一直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問題,從生活垃圾源頭上減量,為推進垃圾分類作出諸多努力,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和運轉

  據介紹,南寧市出臺《南寧市可回收物分類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方案》,按照“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統籌當前和立足長遠相結合、突出重點和兼顧全局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前端投放點、交投站、分揀中心三級流轉系統,打造了可回收物交投站點98個、可回收物分揀中心6個為基礎的收運系統。目前,可回收物收運、分揀、處理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已初步建立和運轉。

  通過制定法規、制度改革、標準建設和政策引導等措施,提高重點品種的回收率,其他品種的回收則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匯總統計全市各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回收處置企業的相關數據,制定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補貼措施,並爭取低息貸款扶持。

  目前,南寧市已與紙類玻璃、電器、金屬等回收利用企業進行充分協商,並與建寧水務集團簽訂可回收物回收再生利用特許經營協議。

  下一步,南寧市計劃在可回收物體系建設近3年過渡期內,對可回收物全品類按噸進行補貼。待過渡期後,市場化運作成熟規範化後,取消對高值可回收物的補貼,僅補貼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進一步提高激發企業的活力。

  探索用互聯網手段提高可回收物投放收運率

  以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與生活垃圾分類網絡的“兩網融合”為目標,南寧市以重點回收企業為依託,以分揀站點、“互聯網+”上門回收、分類回收箱等多種回收方式為手段,著眼于再生資源回收全産業鏈管理,探索運用互聯網手段提高可回收物投放、收運的覆蓋面和回收效率,進一步健全回收渠道,讓可回收物變廢為寶,物盡其用,實現生活垃圾可回收物資源化再利用。

  良慶區搭建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平臺,利用平臺線上預約功能打造良慶區公共機構可回收物回收體系,自2019年11月平臺開通以來,良慶區已有69個部門在平臺上開戶預約收集可回收物142次,回收各機關事業單位舊報紙7727公斤、舊書籍雜誌1634公斤、廢紙紙箱2982.5公斤。

  建立宣教基地強化市民生活垃圾分類意識

  宣教基地的建設運行擺脫了“重教化輕實踐”的模式,講究“知行合一教做並重”,在做好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市民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截至目前,南寧市已在各城區、開發區及部分重點企業建成15個垃圾分類宣教基地。這些宣教基地主要由科普教育區、互動體驗區、變廢為寶和循環利用區等模組組成,通過創意展板等方式呈現,寓教于樂的互動體驗讓市民“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進一步強化市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為南寧市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打下紮實基礎。

  “眼見為實”是南寧市平裏靜脈産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保科普基地區別於其他宣教基地的最大優勢。該基地面積3000平方米,在基地中,市民既可通過圖片、文字、實物、視頻等方式了解生活垃圾焚燒工藝流程、成品,更可以實地參觀各工藝流程,宣教效果立竿見影。

  在科普基地,記者看到,展廳中有展示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流程的沙盤,市民可通過沙盤了解垃圾終端的處理全過程;在標本展示窗口,展示著各個焚燒處理環節産生的物質,比如“垃圾水”、煙氣産生的飛灰等;展廳裏還有各種“變廢為寶”的成品展——由生活垃圾焚燒後的爐渣為主材料製作的休閒座椅、爐渣製作成的藝術墻、用垃圾處理過程中産生的滲濾液處理後的合格水養魚的魚缸等。此外,在遊戲體驗區域,市民可通過電子顯示屏上的小遊戲,了解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寓教于樂,讓垃圾分類更加深入人心。

  特色宣教方式讓居民和學生主動學習知識

  青秀區津頭街道在盛天茗城小區打造的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總面積150平方米。該基地共分為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區域、生活垃圾分類遊戲區域、廢品再利用手作區域、視頻體驗(體驗VR設備)區域4大區域,使居民在家門口便可“邊學邊玩邊做”。該基地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群,採取各具特色的宣教措施,受到小區及周邊市民的廣泛歡迎,並作為南寧市宣教工作的窗口接待各級各部門的考察調研。

  宣教基地投入運營以來,先後迎接了國家住建部和江蘇徐州市,廣西玉林市、百色市等區內外各級考察調研5次70余人,接待區內外參觀學習11次270余人,承辦青秀區、津頭街道參觀學習4次300余人,還接待小學生參觀3次150余人,兒童團體參觀5次300余人。同時,津頭街道以宣教基地帶動示範小區建設,形成了“示範小區+示範商業街”學、住、玩、知、行融合一體化示範片區。

  江南區富樂小學打造的宣教基地主要由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園地、樂樂回收站、變廢為寶“樂秀園”三個區域組成。其中,宣傳教育園地劃分為知識宣傳區、互動遊戲區、變廢為寶展示區,除了設計投放垃圾分類知識,還設置了飛行棋、連連看等學生喜愛的遊戲;樂樂回收站由學生自主“經營”,由小隊長對可回收物進行稱量、記錄、變賣,並將資金交由學校管理,學校在期末以班會費的形式返回各班。

  目前,回收站共收到各類可回收物約4000千克,回收資金約3000元。變廢為寶“樂秀園”的作品由師生設計,家長協助,學生從家裏自帶用過的洗衣液瓶、舊水桶、爛鐵鍋等廢舊物品,結合各班班級文化特點,創造出新意十足的工藝品,並進行集中展示。宣教基地真正成為家校互動的平臺,逐步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