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攜手合作 優勢互補 ——梧州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體系側記
2021-01-26 13:34:4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簡文湘  通訊員 皮小明

  聯合大灣區城市肇慶市共同制定《肇梧合作共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2020年實施細案》,著力推進重點合作平臺建設,加快實施“灣企入桂”;全力推動佛山建築陶瓷全産業鏈向梧州轉移,升級西江黃金水道之畔的“南國新陶都”;充分發揮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國家級“圈區管理”示範園區的優勢,構築“兩廣”協同的再生資源生態創新系統……2020年,梧州市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完善重點平臺吸引灣企入駐

  2020年7月24日,梧州市政府與肇慶市政府聯合印發《肇梧合作共建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2020年實施細案》,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保障措施等,對加快推動試驗區打造跨區域合作先行示範平臺、完善試驗區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支持試驗區探索跨省區流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種下梧桐引鳳來。2020年9月24日,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新簽總投資近200億元的灣區智慧製造産業園廣西基地項目,重點引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食品醫藥等試驗區重點産業,項目落地後將成為試驗區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的龍頭項目。

  吸引大灣區企業入駐,是2020年梧州市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的重點。“我市匯總梳理了再生資源、醫藥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環保、電子信息等五大産業的龍頭企業目錄清單,以龍頭企業為抓手,深入研究上下游産業發展現狀,引導我市龍頭企業與上下游配套企業加強合作,形成産業集聚效應。”梧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印發了《2020年“灣企入梧”工作方案》,成立了梧州市“灣企入梧”工作指揮部,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和工作任務清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梧州市“灣企入梧”在談項目158個,項目總投資854.76億元;已簽約合同項目101個,項目總投資721.57億元;已開工項目71個,項目總投資218.12億元,到位資金71.83億元。同時,該市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轉移産業項目,推動廣西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産7200萬平方米高端智慧建築陶瓷生産項目等4個項目節能報告通過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審查,促進項目加快投産併發揮經濟效益。

  補足鏈條升級“南國新陶都”

  歲末年初,梧州市藤縣中和陶瓷園區裏不少企業仍在加緊生産。該市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高嶺土資源,在總結近年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陶瓷産業的成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精準招商,補足鏈條,全力推動佛山建築陶瓷全産業鏈向梧州轉移,將梧州打造成我國核心建築陶瓷生産基地。

  2020年,針對梧州的陶瓷産業主要集中在資源開採和中低端製造環節這一實際,梧州市以服務業引領,推動陶瓷産業提質升級,加快建設陶瓷産業的市場交易、技術研發、産品展示、檢驗檢測、標準體系、信息交流、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陶瓷産業形成專業化分工,實現陶瓷産業以品牌、品質、技術、服務和設計創新為核心的內涵式、創新性發展。

  據統計,目前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初具規模,已入駐歐神諾、蒙娜麗莎等21家知名陶瓷企業,以及科海制釉、彩貴新材料等16家陶瓷配套企業,其中灣區企業達34家;落戶42組陶瓷生産線,建成廣西最完備的建築陶瓷産業鏈,年生産瓷磚能力達2.86億平方米以上。每年赤水港碼頭超過40%的吞吐量是陶瓷産品,這些貨物除了銷往珠三角地區,還中轉銷往海外。

  構築再生資源生態創新系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示國家綠色産業示範基地,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成功入選,成為廣西唯一入選的園區,這是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發展體系中,再生資源是一個重要領域。梧州市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再生資源企業和園區,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積極構築“兩廣”協同的再生資源生態創新系統,輻射全國。為此,該市加快園區提檔升級,打響梧州循環經濟品牌。該園區被納入2018年版國家開發區目錄後,園區內的再製造産業示範基地又于2020年5月通過了廣西再製造示範基地評審,下一步將加快申報國家再製造示範基地。

  據統計,至2020年底,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共簽約企業233家,已有入駐企業166家,其中大灣區企業130家。目前,梧州循環經濟産業園區重點發展的八大産業已基本形成了120萬噸再生銅、150萬噸再生鋁、165萬噸再生鉛、10萬噸再生鋅、66萬噸再生鋼鐵、23萬噸再生塑膠、200萬平方米的線路板、300萬台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的入園産能規模。圍繞打造千億元産業集群目標,該園區力爭到2025年各主導産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