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美麗田園紅利多多
2021-02-01 13:26:1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淩 聰 通訊員 任上騰

  1月30日,記者走進淩雲縣下甲鎮平懷村,只見一條寬敞的柏油路穿過桑樹林進村入屯,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樓房依桑而建。

  “新時代鄉村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我們集思廣益,聯村抱團發展、聯合振興。”平懷村黨支部書記鬱再儉説,該鎮平懷、彩架、加西3個村聯建桑蠶産業核心示範區,帶動蠶農打造300多個特色産業基地。

  去年以來,淩雲在推進“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建設中,以“生態+産業+文化”的模式,規劃實施風貌改造、産業鏈提升、文旅基礎設施建設等26個項目,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項目開工率100%,串起湖光山色、古府文化、特色産業帶和黨建示範教育基地,覆蓋3個鄉鎮12個村屯,惠及群眾2.35萬人,建立長效機制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田園綜合體全産業鏈的各個環節,該縣探索建立股份合作、訂單生産、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等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根據自身技能、條件和意願,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伶站瑤族鄉浩坤村村民韋立新看準鄉村旅遊商機,從廣東返鄉種植有機蔬菜,開辦農家客棧,每年收入10萬元以上,還帶動了周邊8戶農戶發展農家樂。

  以黨建引領,該縣引導“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沿線村莊開展“組織聯建、人才聯育、治理聯抓”,整合資源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的鄉村能人結對培育機制,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創辦農産品加工廠、農家樂和電商企業等。目前,沿線12個村屯已培育創新創業“領頭雁”31人。

  此外,該縣深入挖掘田園綜合體沿線村屯的歷史、産業、民俗特點,建設油茶和白毫茶體驗館、紅薯粉製作體驗廣場、自然教育基地、蠶寶寶劇場等文化體驗場所8個,將産業、文化、民俗等資源轉化為可體驗的旅遊産品,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格局,走出一條“美麗田園”帶動“美麗經濟”的鄉村振興之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