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紅色土地靜好歲月
2021-02-01 09:07:0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袁 琳 陳明桂 實習生 曾彥霏

  2017年,記者曾探訪廣西首創土地“小塊並大塊”的龍州縣上龍鄉上龍村;今年1月29日,記者再次踏上這片有著“紅色”底色的土地,只見龍州縣水窿果蔗産業(核心)示範區的核心區和輻射區,産業更加興旺,紅色旅遊蓬勃發展,一二三産業實實在在融合發展、提檔升級。

  上龍村的果蔗地裏,新種植的果蔗已長到一米高,間行中或長著準備豐收的玉米,或種著每棵二三公斤重的芥菜。上龍村弄農屯村民黃有成指著自家的9畝果蔗地告訴記者,他家的果蔗平均畝産10噸,今年賣蔗收入有十多萬元,再加上套種玉米和蔬菜,果蔗田幾乎能稱“二萬元田”。

  這片田成方、道相連、渠成網的示範區,曾因農民自發將土地小塊並大塊,推動現代化管理經營而深獲農業專家的好評,2015年便獲評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2017年又評為四星級。

  如今示範區不愧是“四星”,連片主種黑皮果蔗8800畝,是全國最大的黑皮果蔗種植基地,輔以粉蕉、火龍果、大棚蔬菜等特色産業,讓示範區裏的農民群眾在第一産業上就實現了增收多元。核心區裏,龍泉景區、龍州(水隴—甫茶)紅軍路景區于2018年創3A級景區,在節假日期間吸引遊人紛至遝來,村民又吃上了旅遊飯。坐落于田間的飼料加工廠,將8000多畝的黑皮果蔗葉吃幹榨凈, 4萬多噸蔗葉變廢為寶,不僅為環境減了負,更為蔗農增收260多萬元。

  “今年飼料加工廠還要繼續擴大産能,計劃多消化周邊2萬噸糖料蔗蔗葉。”上龍鄉人大副主席龍天奎介紹。

  依託紅色旅遊,上龍鄉新聯村甫茶屯的村民利用種蔗閒余時間,開起了一家“紅軍食堂”。一群二三十歲的小夥在參加人社部門開辦的廚師培訓班後,拉起一支經營隊伍,做出各色“紅軍餐”,讓遊客深度體驗了“紅色”土地的飲食文化。

  臨近新春,上龍村各村屯裏,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一般的村子裏玩耍;老人們聚在一起聊著家常;男人們利用農閒就近打些短工;回鄉過寒假的大學生在爺爺的帶領下,一邊聽著當年紅軍的故事,一邊為村裏的發展描畫規劃圖……鄉愁如畫,一切是那麼靜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