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桂”在創新 惠及萬企 ——廣西深入開展“桂惠貸” 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2021-02-05 09:40:22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桂”在創新 惠及萬企 ——廣西深入開展“桂惠貸”  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柳州銀行客戶經理團隊到柳州國軒電池有限公司進行“桂惠貸”宣傳。柳州銀行供圖

  新年伊始,八桂大地上處處洋溢著人勤春來早的新氣象。

  2020年1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開展“桂惠貸”支持廣西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十四五”期間,每年統籌廣西各級財政資金4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按照2或3個百分點利差比例進行補貼,帶動金融機構每年新發放2000億元優惠利率貸款,推動市場主體融資覆蓋面顯著提升、利率水準明顯降低,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比例明顯提高,為廣西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卯足幹勁,以“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信念,深入推進“桂惠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我區“十四五”高品質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1 政策升級 財金聯動加速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我區及時出臺財政貼息復工貸(穩企貸)政策,創新採用財政補貼銀行利差、銀行直降利率方式,支持復工復産和穩企業保就業,累計投放貼息復工貸(穩企貸)413.15億元,為1.5萬戶企業節省利息成本8.07億元。

  這是廣西探索財政金融聯動,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更多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2021年,廣西“財政+金融”組合拳持續發力。

  為構建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為我區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創造高品質金融供給,在總結財政貼息復工貸(穩企貸)實施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1月1日起,我區正式實施“桂惠貸”政策。

  據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項創新集成性政策,“桂惠貸”突出了力度大、手續簡、覆蓋廣、産品多、科技足等特點。

  財金聯動力度大。從政策總體目標來看,按照每年2000億元的投放計劃,預計“桂惠貸”投放金額可佔到廣西每年新發放貸款的20%左右,佔到新增貸款的40%,預計惠及5萬家以上市場主體,單項政策撬動規模和覆蓋面在廣西財政金融歷史上前所未有。

  財政貼息方式簡。“桂惠貸”延續了間接貼息方式,即由金融機構先按減去貼息點數的優惠利率向企業發放貸款,再統一向財政申請利差補貼,免去了企業申請貼息的繁瑣操作,貼息手續簡便。

  適用覆蓋範圍廣。“桂惠貸”支持對象範圍廣,政策支持對象包括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含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招商引資、工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西部陸海新通道、“三農”以及外貿等領域企業,覆蓋了區內大部分市場主體。

  金融科技應用足。“桂惠貸”統一採用線上申報形式,企業“足不出戶”即可申請貼息貸款,銀企雙方可以實現“7×24”小時全天候對接,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力量,保障政策規範、高效運行。

  2  聞令而動 縱深協同下好穩企惠企“一盤棋”

  2021年1月1日上午,廣西一家建築施工企業獲得桂林銀行發放的全區首筆“桂惠貸”840萬元。“‘桂惠貸’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而且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優惠利率,手續便捷又高效。”該企業財務負責人欣喜萬分。

  企業享受到便利優惠的背後,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殷切期盼,以及全區各地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精誠合作。

  2020年12月10日,“桂惠貸”方案出臺僅10日,一場全區深入開展“桂惠貸”支持經濟高品質發展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我區召開,全面動員各地各部門各金融機構深入開展“桂惠貸”,全力推進政策落地實施。

  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自治區財政廳、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保監局等部門舉辦“桂惠貸”政策解讀新聞發佈會,多種渠道加強政策宣傳解讀,並制定出臺《“桂惠貸”管理和操作細則》,舉辦全區“桂惠貸”政策講解和業務操作(視頻)培訓班。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大數據發展局、投資促進局、北部灣辦等部門積極組織在本行業本領域開展企業融資需求摸排,積極篩選和推薦優質企業名單,累計向金融機構推送6000多家企業名單,涉及招商引資、工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西部陸海新通道、“三農”以及外貿等多個領域。

  百色市充分將“桂惠貸”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三企入桂”、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戰略部署有機銜接,多措並舉加快推進“桂惠貸”投放。1月5日,百色市轄內的廣西田陽農村商業銀行成功向廣西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發放1筆金額為313萬元的“桂惠貸”,這也是全區發放的首筆“三企入桂貸”。

  政策發佈“一聲令下”,從國有大型銀行到地方法人銀行,全區銀行機構快速行動起來:

  農業銀行廣西區分行第一時間向總行申請利率授權,將“桂惠貸”納入該行2021年綜合行銷評價考核,組建業務推進工作專班,將“桂惠貸”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拳頭産品。

  中國銀行廣西區分行成立“桂惠貸”專項行動小組,依託媒體、微信、網點等多種形式進行政策宣傳,組織開展“桂惠貸”學習和競賽活動,併為企業辦理“桂惠貸”業務開闢綠色通道,加快業務受理、審批和放款工作效率。

  自治區農信社將“桂惠貸”納入年度主要工作計劃,以“萬名黨員先鋒進萬村”為契機,加大政策宣講和推廣力度,充分運用“桂惠貸”強化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支持。

  廣西北部灣銀行用好用活“桂惠貸”政策,在細化市場上創新開發推出“北行科創貸”“北行三農貸”“三企入桂貸”等系列産品,滿足更多市場主體需求。

  柳州銀行將“桂惠貸”投放任務按季度、産品層層分解至條線管理部門、業務機構,開發“桂惠貸”系列産品並出臺産品管理辦法,重點聚焦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聚焦科創和“三農”領域,著力提升薄弱環節服務質效。

  3 解難紓困 政策紅利潤澤八桂實體經濟

  一項改革效果如何,市場主體感受最深。

  “‘甜蜜寶’貸款真的是我們農民的致富法寶,利率低、手續簡,解決了我生産經營的資金難題,一個榨季下來,獲得直接收益達40萬元。”來賓市的甘蔗種植戶張先生滿心喜悅。近日,來賓桂中農合行在了解到張先生的資金困難後,主動上門考察,迅速提供資金和金融服務,為其發放“甜蜜寶+桂惠貸”模式貸款190萬元,貸款利率僅為2.9%,直接降低蔗農資金成本3.8萬元。

  在自治區農信聯社的指導下,來賓桂中農合行結合來賓市糖料蔗訂單模式特點,創新與糖廠及擔保公司合作,運用財政貼息,推出“甜蜜寶+桂惠貸”貸款産品,將“桂惠貸”政策真正落實於民、普惠于眾。

  想擴大經營卻苦於沒有資金,好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浦北市北通鎮一家製衣廠負責人黃女士對此感受頗深。要麼缺少有效抵押擔保而無法獲得融資,要麼就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這是她多年以來經營面臨的瓶頸。浦北國民村鎮銀行了解她的情況後,很快為她辦理了30萬元“桂惠貸”。“感謝銀行把政策送上門,今年我們接納更多婦女到工廠上班,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了。”黃女士深有感觸地説。

  在柳州市,螺螄粉産業已成為“百億産業”。近日,柳州市一家螺螄粉預包裝食品加工企業,獲得柳州銀行直降2個百分點發放的“螺螄粉産業貸”85萬元,這筆無需抵押的信用貸款,為企業生産改造升級帶來了“及時雨”。“今年初,企業的銷售訂單增加,迫切需要提高産能,亟需資金採購原材料及擴充生産線,但由於缺乏有效抵押物,此前從未獲得過金融機構貸款。”該企業負責人説,柳州銀行了解到企業需求和困難後,主動上門推介“桂惠貸之信用貸”産品,同時開闢業務綠色通道,僅3個工作日就得到了貸款。

  八桂大地上,越來越多的企業享受到“桂惠貸”帶來的實惠。據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統計,截至2月3日,全區金融機構累計投放“桂惠貸”258億元,其中投向中小微企業佔比超過80%,投向民營企業佔比近70%,共惠及7400余戶市場主體,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僅3.2%,直接降低相關市場主體融資成本5.15億元。

  下一步,我區將加強政策宣傳解讀,進一步擴大政策影響力,讓廣大市場主體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同時,加強政金企融資對接。線下,發揮區市縣三級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引導各地組織開展以“桂惠貸”為主體的融資對接集中活動。線上,完善廣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依託平臺實現“桂惠貸”申請、銀企對接、信息報送、貼息申請、材料審核等一系列操作,推動銀企對接、政企對接以及政銀對接線上化、批量化、智慧化,確保“桂惠貸”的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供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