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速豐林”喜變“永豐林” ——廣西人工用材林近自然化經營探索
2021-03-02 09:43:15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速豐林”喜變“永豐林” ——廣西人工用材林近自然化經營探索

七坡林場桉樹林間伐後套種高值鄉土樹種,逐步實現近自然化經營。

  本報記者 袁 琳 通訊員 張 雷 文/圖

  説起“速豐林”,最具代表性的樹種無疑是桉樹。伐期過短、純林過多、連片面積過大,是桉樹經營中普遍存在的“三過”。破解這“三過”,林業專家早有對策,科研機構、國有林場已在試驗,形成了若干可行模式,開始顯現階段性成效。

  1 延長採伐期 年均效益倍增

  桉樹一畝地種植百來株,營林者普遍5年左右採伐,畝産值約5000多元,年均産值千余元。其實,桉樹跟其他人工用材林一樣,採伐週期越長,經濟價值和年均産值越高。

  桉樹在中國勃興,始於1983年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實施中澳技術合作桉樹示範林項目。歷經半個世紀,東門林場依然是桉樹種植最集中、桉樹産業最發達之地。不過,這個“速豐桉”發源地已經不再追求“速豐”,而是在逐步延長採伐週期。在東門林場,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樹齡的桉林隨處可見。

  大約十年前,東門林場間伐一批20餘年樹齡的大花序桉,被雲南客商高高興興裝走一大卡車,當時優惠價格是4000元/立方米,相當於5年樹齡桉材的五六倍。

  大花序桉是東門林場1989年引進的,為桉樹家族中的優材樹種,適宜製作高端實木傢具,業界譽之為桉樹中的“紅木”。廣西林科院的項東雲教授是桉樹研究的領軍專家,生前給大花序桉起了個響亮名字:“澳洲大花梨”。

  當年較大面積引種的大花序桉,經過間伐後每畝保留23株大徑材“目標樹”,如今已跨過“而立之年”,胸徑普遍相當於或超過了一張半A4紙的寬幅,單株材積量平均約為1.33立方米。據測算,這些30年以上樹齡的大花序桉,畝産值也在30萬元以上,畝均年産值高達萬元——而5年輪伐的桉樹畝均年産值不過千元上下,二者相差10倍之多。

  經過數十年篩選和改良,大花序桉、尾巨桉等適應中國南方地理條件、適宜長週期經營的桉樹品種已經成熟,採伐週期從之前5年左右延長到6年、7年、8年乃至10年以上,在廣西國有林場漸成潮流。隨著採伐週期由“十二五”期末的5年,逐步延長到“十三五”期末的6年半至7年,南寧樹木園桉材單産連年刷新歷史紀錄,2020年畝均出材9.81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3.26立方米,增幅高達五成。在黃冕、七坡、高峰等自治區直屬林場,“萬元林”“百元樹”也接踵出現。

  2 全週期間伐 近自然化經營

  以桉、松、杉為主導的廣西用材林,延長採伐週期,改“皆伐”為“間伐”,套種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正在成為人工林經營的新趨勢,成為“速豐林”變“永豐林”的好模式。

  以前滿眼桉樹純林的七坡林場,如今人工用材林面貌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高大、稀疏的桉樹間,近十來年混交套種的紅錐、閩楠、格木、米老排、火力楠、香梓楠、灰木蓮、台灣榿木等樹種已有一兩層樓高。混交套種的都是生長週期長、木材質地好、經濟價值高的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多種多樣的混交模式也讓人眼界大開:有塊狀混交、帶狀混交,有行間混交、株間混交,還有見縫插針式的隨意混交;既有單一高值樹與桉樹“一對一”混交,又有多種高值樹與桉樹“多對一”混交。這種短週期的桉樹純林“變身”長週期的異齡復層混交林,在七坡林場已經出現數以萬畝計的規模。

  七坡林場與廣西大學合作,借鑒德國的成功經驗,全週期間伐、近自然化經營人工用材林已經進行了10餘年的大面積實驗。廣西大學林業專家秦武明教授介紹,近10年間,七坡林場建設的6萬畝桉樹“精品林”,陸續進入第一輪採伐期,他們將每畝100株左右的7年生桉樹間伐掉3/4,取得第一輪萬元收入;保留15株優樹繼續生長,同時補種15株大花序桉和60株紅錐、米老排、火力楠等高值鄉土樹種。再過7年,將保留下來的15株14年生桉樹採伐掉,取得第二輪萬元收入。到了第三個7年,再採伐15株已經長了14年的大花序桉,取得第三輪萬元收入。這時,原先的桉樹純林變成了高值鄉土樹種混交林,這些長了14年的紅錐、米老排、火力楠等開始結果,自然落籽發芽長苗。到了第四個7年,將已經長到21年的紅錐等高值樹間伐掉一半,取得第四輪萬元收入。到了第五個7年,保留下來的另一半紅錐等高值樹長成了28年的大徑材,採伐後可取得“雙萬元”以上收入。至此,人工種植的桉樹和高值樹均已採伐完畢,留下來的全部是自然落果生長出來的高值樹,樹齡從14年到1年都有。從此,森林自然生長、天然更新,成為生生不息的“永豐林”,每過7年都可間伐一批21年以上的“天然樹”,持續取得數以萬元計的收益。

  從已經在1萬多畝林地進行的第一輪、第二輪實踐看,這套全週期間伐、近自然化經營人工用材林的模式,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並以良好狀態朝著下一階段目標邁進。

  除桉樹外,廣西另外兩大用材林——松樹和杉樹,在六萬、派陽山等區直林場和地處憑祥的中國林科院熱林中心也進行著類似探索,共同點都是“短伐改長伐、皆伐改間伐、純林變混交、低值變高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取得各有韆鞦的成效。

  3  簡單易學 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

  這些做法和經驗,有利無害,簡單易學,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只要現場看看,便可一目了然。延長採伐期、皆伐改間伐、近自然化經營人工用材林,之所以在區直林場迅速推開,重要的因素是“體制內”交往頻繁、交流便利。如果各地積極組織“體制外”的民營企業、造林大戶,到這些鮮為外界了解的示範點參觀,勢必有力推動廣大農村地區的“速豐林”向“永豐林”轉變。

  2015年以來,廣西率先啟動國家儲備林項目,逐步將全區1/4至1/3的人工用材林變成長週期經營的優質大徑材。區直林場借此東風群起響應,形成實施面積、建設進度和投入資金均居兄弟省區之首的良好局面,長週期近自然化培育大徑材走在了前面。各地怎樣將國家儲備林的政策紅利分享到廣大農村地區,包括研究整合相關涉林、涉農政策予以配合,加快“速豐林”向“永豐林”轉變,已到了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

  在此基礎上,對已經取得良好成效和經驗、擁有現成技術和模式的國有林場和科研單位,給予必要的行政推動、政策支持和機制激勵,發揮國有單位的優勢帶動民營企業、造林大戶,定能攜手合作,將廣西人工用材林逐步推向近自然化經營的良性發展軌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