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首次上榜全國“水質最好30強”
2021-03-02 10:37:27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唐穎倩責編:趙瀅溪

南寧首次上榜全國“水質最好30強”

  經過治理,南湖公園水質得到極大改善,水美景也美。 本報記者黃維業攝

  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今年1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狀況,南寧市首次進入全國“水質最好30強”,在全國33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3位。

  水美,南寧美;水興,綠城興。近年來,南寧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治水、建城、為民,以水環境品質改善為核心,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水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

  管水

  齊力攻堅 上下一心凝聚強大合力 

  水環境治理事關首府長遠發展,水環境品質承載著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期盼。

  南寧市水系屬西江幹流鬱江支流,水文水情條件較區內的水質優越城市“先天不足”:鬱江流域邕江段多年平均流量僅為西江幹流的五分之一,武鳴河流量僅為邕江的10%,河流水環境承載能力小;另一方面,“小排量”的江河卻要面對南寧的城市發展“大體量”。

  人逐水而居,城因水而興。滿足人民對優美水環境的期盼,成為南寧市建設“幸福河”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寧市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治水、建城、為民,增強人民群眾的舒適感、獲得感、滿足感,實現人水相近相親、和諧共生。

  南寧市將水環境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和重中之重的工作高位統籌推進,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就南寧市流域水質提升工作作出批示,要求認真分析原因,堅持源頭治理,以流域水質“提質進位”為抓手,穩步提升水環境品質,提升群眾“清水幸福感”。

  為統籌管水,南寧市成立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全面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攻堅戰”;印發實施《南寧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等文件,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縣區、單位年度績效考核;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分保障,逐年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資金投入;實行黨政主要領導“雙總河長制”,率先在全區建立運行河長通APP,市、區、鄉、村四級3047名河長、45名湖長履職盡責,匯聚起打好碧水保衛戰的強大合力。

  為加強聯動,南寧市與上游城市簽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合作備忘錄》,實現全流域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對流域水質數據“日通報、旬分析、月預報”,做到問題“早預報、早預警、早處置”。

  “通過齊力攻堅,南寧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出一套環環相扣、處處合拍的組合拳,首府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韋好鵬説。

  治水

  系統“治療” 久久為功構建人水和諧 

  “那條美麗的邕江又回來了。”清晨,家住西鄉塘區的市民韋建軍漫步河邊時發出感嘆。

  從廣西鬱江老口航運樞紐到邕寧水利樞紐,在這74公里河道上,南寧著手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工程,一方面,一張藍圖繪到底解決長期困擾邕江的污染問題,另一方面,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持之以恒抓好邕江生態建設,全面提升邕江防洪、灌溉、運輸等綜合能力,使其成為展現城市美麗形象的“綠軸線”。

  以問題為導向,我市對影響水質指數最大的武鳴河開展兩次大“體檢”,對幹流沿岸3公里範圍內工業源、生活源、養殖源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梳理武鳴河重點流域工業、生活、養殖污染源及排污口清單目錄,整治武鳴河沿岸的排污口、生活污水。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拆解養殖網箱11.84萬個,已完成一批武鳴河流域污水直排口整治、大王灘周邊村屯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南寧市邕江、鬱江、武鳴河、清水河等主要流域年均水質均保持在二類以上水質水準,實現江河清如許,源頭活水來。

  邕江穿城而過,南寧城市中更是嵌入了多條內河及眾多湖泊,但曾經建成區13條城市內河有38個河道段存在黑臭水體,成為影響邕江流域水質的不利因素。

  整治黑臭水體,南寧刻不容緩。我市以全面整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為契機,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制久清”總體治水思路,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推進城市內河綜合整治,堅決打贏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截至目前,南寧市新建、改擴建12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5萬噸/日,實現污水總處理能力183萬噸/日;共完成1200多公里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完成雨污水管網錯接混接點7270個;持續推進14條內河全流域治理,竹排江、心圩江、朝陽溪、亭子衝等內河示範段逐漸呈現“水清岸綠”效果。

  一村一溪一水景,一城一河一風光。2020年底,建成區原有38段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南寧市黑臭水體治理入選生態環境部通報典型案例,“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由藍圖蛻變成實景。

  護水

  持續推進 還水於民增強幸福指數 

  水環境治理沒有“暫停鍵”,南寧市守護清水的腳步仍在繼續。

  “十四五”時期,我市繼續堅持“治水、建城、為民”城市工作主線,切實落實國家、自治區“水十條”要求,進一步把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好。

  另一方面,南寧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從4個增加至8個,考核覆蓋面更廣,治理壓力更大。為此,南寧市組織專家多次赴右江、紅水河、清水河等新增流域考核斷面開展實地調研、水質及周圍污染源分析,精準提出治理措施,為“十四五”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打好碧水保衛戰,首要任務是保護好水源地。我市加快邕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調試工作,打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標杆工程;推進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常態化管理;持續推進“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

  深化流域綜合整治,過程監管同樣重要。我市以武鳴河流域、六景斷面上游流域、清水河流域、八尺江流域為重點,持續提升城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開展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著重削減現有入河排污量,控制污水新增量;實施右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加強與上游城市聯防聯控聯治;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開展水功能區達標考核。

  南寧還持續推進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提升,加快內河流域綜合治理及污染源頭管控,統籌推進“七個示範”創建工作和西明江、心圩江、朝陽溪、竹排江、水塘江等5個河段共20.8公里示範段創建工作,切實將示範段打造成展示南寧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和經驗模式的標杆性樣板。

  江河之所以美麗,要義在於水清、景美,同時也需要全民護水,需要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監督涉水違法行為;需要呼籲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不向河道傾倒垃圾雜物、排放廢水污水,不在河邊亂堆亂建,主動做“江河守護者”。

  本報記者楊盛

  通訊員劉茜 農姁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