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
2021-04-01 15:32:2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席 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並對“加快數字化發展”作出全面部署。3月17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專題研討班作開班講話暨專題報告時提出,要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指尖交易、雲端銷售、宅經濟、新基建等。這些都為大數據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空間,指明瞭新方向。打破數字壁壘,消除數字鴻溝,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以數字化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社會治理效能,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和普及,正在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國各地區都在努力搶佔信息化、數字化的制高點。從工業化、城鎮化到信息化、數字化,不僅是國內外發達地區的成功之路,也是廣西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轉型是治理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提升治理能力,離不開政府部門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科學決策、高效運行。政府數字化轉型,將打破政府部門之間、各級政府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統一調度、精準指揮,有利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這方面,杭州的“城市大腦”、深圳的“數字孿生城市”、上海的“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通過建設“一朵雲”“一張網”等,打通部門數據,整合公共資源,在解決道路堵、停車難等城市治理問題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數字化轉型是産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引擎。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新的增長點。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發達省市,在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方面先行先試、走在了全國前列。2018年,北京、廣東兩省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而廣西到2020年只有400多億元。2020年,全國數字經濟佔經濟總量比重近四成,廣西落後全國約6個百分點。目前,廣西傳統資源型産業比重依然較大,要奮力趕超、加速崛起,必須通過數字技術增值賦能傳統産業。

  數字化轉型是民生福祉改善的有力支撐。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全面滲透百姓生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移動支付、共享出行、自助服務等普及,極大方便了百姓生活。全區教育、醫療、旅遊、扶貧等公共服務平臺建成運行,有力推動了優質公共資源的普惠化、均等化。疫情期間,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第一時間組建大數據分析專班,開展大數據分析及精準識別,建立“一庫四應用”新冠肺炎疫情大數據分析體系,排查出全區54%的確診病例,不僅大大降低了疫情防控人力物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挽回了許多寶貴的生命。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要統籌推進基礎設施、政府治理、産業發展和民生服務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努力構建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均衡、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格局。

  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刺激新一輪投資需求,還將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支撐。當前,廣西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完善雲、網、臺、端建設。加快完善壯美廣西·政務雲,建設社會經濟雲、人工智能雲等。擴大互聯網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大力發展物聯網、視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建設一批行業雲平臺、企業雲平臺,推動企業登臺上雲。加快數據獲取端建設,推進數據要素“通、融、治、用”,加快部門與行業數據融合應用。

  加快推進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政府治理數字化,將推動政府治理從無序到有序、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最大限度節約公共資源,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推進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必須加快雲網、系統和數據的匯聚融合,力爭行政審批材料再瘦身、流程再整合、時間再壓縮,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做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我幫辦”,努力打造“掌上辦事之區”“掌上辦公之區”“掌上治理之區”。

  加快推進三次産業數字化轉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産業融合,將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市場主體的高效協同,催生一大批新産品、新服務、新模式及新業態,從而推動高品質發展、競爭力提升和現代化提速。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重點是實施好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百千萬工程”,即在一百個領域,推進一千個場景的一萬個應用,促進數字要素全流程融合應用,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直播電商,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融合應用。

  加快推進民生服務數字化轉型。民生服務數字化,實現民生服務從“面對面”到“鍵對鍵”,將破除群眾辦事的空間障礙,大幅降低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推進民生服務數字化轉型,要以實施數字生活服務專項行動為抓手,在教育、醫療、文旅、就業、扶貧、養老等領域,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廣社區數字化網格管理,加強社會服務信用和數字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培育發展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無接觸式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促進中國—東盟合作數字化轉型。中國—東盟信息港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致辭表示,中方願同東盟一道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要充分發揮信息港這一開放平臺作用,建成南寧國際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等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數字高速公路。深化面向東盟的數字合作,辦好中國—東盟數字絲綢之路峰會、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峰會等,啟動“百技千企融東盟”三年行動。

  以改革創新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字化轉型,必須破除慣性思維、路徑依賴、低端鎖定和創新瓶頸等影響,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推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發生基礎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改變,助力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優化政策供給。科學編制數字廣西“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自治區政府出臺的《加快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做好數字經濟市場主體的用地、用電、用人等要素保障,加強對數字廣西建設重點領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及應用示範的支持。爭取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的政策措施,編制《廣西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建設規劃》,建立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省部際協同推進機制。

  強化法治保障。加快推進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數據資源標準規範,完善區、市兩級應發佈、可發佈、已發佈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形成全區政務數據資源圖譜,構建跨部門、跨雲、跨庫的大數據治理體系。探索數據全生命週期的審計體系建設,形成對數據全生命週期的追溯管理,開展第三方審計評估。促進數據共享開放應用,探索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數據交易規則。

  加強技術創新。建好用好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東盟信息港區塊鏈創新中心等一批數字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一批本土龍頭企業自主創新。加強人工智能創新、量子通信技術、區塊鏈公共服務、政務數據服務、電子政務等領域技術攻關。圍繞廣西特色産業應用需求,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數字技術。通過政校、政企、校企聯合等方式,加強數字技術人才培養。

  (作者為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局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