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高品質推進南寧交通運輸領域民族工作
2021-04-02 15:45:48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南寧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市以來,南寧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高品質開展首府交通運輸領域民族團結進步相關工作,努力為邕城盛開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共圓全面小康之夢作出應有貢獻。

  “三個聚焦”推進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傳承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民族團結創建工作中,做到幹部職工的民族團結意識培養抓在日常、民族團結言行管理嚴在經常,牢牢把握行業前行方向,凝聚起行業民族團結創建加速向前的強大精神力量。

  積極在硬體上融入壯鄉元素,建立把壯文、壯族文化圖案融入交通運輸領域的相關機制,把民族文化融入到交通基礎設施設計當中,在軌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公路客運站等設施的設計和建造上進行體現。在公路客運站方面,組織行業企業在我市埌東、西鄉塘、安吉、江南、金橋及鳳嶺等一級客運樞紐站門牌標誌均使用中文和壯文兩種語言文字。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組織企業在有條件的公交候車亭、地鐵站及軌道沿線等站牌、導向標識牌設置中文、壯文和英文3種語言文字標識。目前,在行業辦公區域、公路客運站、地鐵站、公交站點等場所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壯文雙語服務基礎性工作,不斷鞏固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社會應用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雙語服務的規範化水準。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把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工作與服務群眾工作緊密結合,以“共享”理念為目標,從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入手,切實做好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工作,把各項措施與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行業相對接,讓廣大群眾共享創建工作成果。其中,在對客運站售票人員的排班中,儘量安排1名會少數民族語言的服務員當班,提供壯漢雙語交流服務,讓壯鄉群眾出行更便利。

  提高交通運輸領域民族團結進步成績

  我市交通運輸戰線各族幹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征途上奮力追夢,展現交通強國、交通強區工作的南寧作為和南寧擔當,全力推進交通強市建設,推動首府交通運輸行業更好融入全國、全區經濟社會和交通運輸發展格局,拿出新時代南寧交通運輸事業高品質發展成果,為首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交通支撐,為我市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市交通運輸戰線各族幹部職工橫下一條心、鉚足一股勁,齊心協力共奪雙勝利。做好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交通組、各專班防控工作;全面織密交通防控網,有效確保全市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工作嚴密有效、萬無一失,有力開展行業管理、服務保障、復工復産等工作,做到交通路網暢通、運輸工作到位、應急處置及時、企業迅速安全有序復工復産、行業安全平穩運行。

  我市交通運輸戰線各族幹部職工來自五湖四海,有數十萬人,他們雖然分佈在交通運輸各行業、各領域、各部門、各單位,但是他們團結一條心,以邕城為家、合鑄“美南寧”,實現“綜合立體交通”領先全區、逐步邁入全國前列。市交通運輸局帶領我市交通運輸戰線各族幹部職工守初心、擔使命,2020年市交通運輸局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首次榮獲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南寧市民中心交通窗口榮獲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精神文明窗口。

  落實措施服務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傳承

  南寧市交通運輸局將在交通運輸領域認真貫徹執行民族團結進步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採取綜合措施,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特別是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要求融入到年度重點工作中,實現同謀劃、深部署、強推進、出成效,著力服務優秀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我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貫徹中央、自治區、南寧市有關民族工作的部署,落實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強化實際運用,積極組織市區主要公路客運站、港航企業和港口碼頭、公交企業、出租汽車企業和軌道交通運營單位以多種方式開展民族團結宣傳工作。

  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抓實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交通組及各專班防控工作,以繡花功夫織密道路、鐵路、航空、水路運輸、城市交通的五重防控檢疫網、消毒網、宣傳網。做實機場、車站、冷鏈運輸等交通運輸重點場所和重點人員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斷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成果,為我市高品質發展、民族團結和諧、社會繁榮穩定大局做出應有貢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