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桂林陽朔全力推進最美鄉村建設
2021-06-29 13:28:04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陽朔全力推進最美鄉村建設 美了村莊 興了産業 活了文化

  本報記者 李 耿 通訊員 謝次娣 蔡林珊

  一灣碧水,數座青山,白墻黛瓦,阡陌縱橫……

  走進遇龍河畔的陽朔縣白沙鎮橋背村,星羅棋佈的農家院落和景觀長廊、青石小徑、小橋流水,不僅是村民茶余飯後的休閒去處,也引得無數遊客駐足流連。

  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今年以來,陽朔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桂林市關於鄉村振興的部署,堅持早謀劃、早著手,以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為抓手,立足資源優勢,鍛造長板,瞄準弱項補齊短板,“形、實、魂”全方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美了村莊、興了産業、活了文化、富了群眾。

  A 風貌塑形 柳綠花紅美鄉村

  在廣東務工的陽朔縣高田鎮喜龍村村民陸宗群“五一”期間回了趟家,對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讚嘆不已:“才幾個月沒回家,村裏就大變樣了,房子變白了、道路變寬了、門前屋後乾淨整潔,路邊都種上了花草植物,跟個度假村似的。”

  該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引導村民拆除危舊廢棄房屋,原來每家每戶門前的雜物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整潔的村道,風格統一的房舍,通透敞亮的院落,錯落有致的“微花園”和“微菜園”,新農村氣象舉目皆是。

  喜龍村的變化是陽朔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觀的一個縮影。

  陽朔縣堅持規劃引領,按照“三清三拆三微”整治、“四有、四重、四化、五網、六改”總體要求,重點突出青磚、黛瓦、馬頭墻、坡屋頂等富有陽朔民居特色的基本元素,高標準全域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近年來,該縣累計投入資金7.4億元,打造了雞窩渡、歷村、橋背、門樓等57個精品示範村和遇龍河沿線、百里新村沿線等6條精品示範帶,將夢幻遇龍、蔗香田園、百里桔香、大美漓江等4個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鄉村風貌提升有機結合起來,輻射帶動效應越來越強,助推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和民宿産業迅猛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顯著提升。

  B 業態豐富 金山銀山富村民

  “如今我們村是脫胎換骨,遊客來了,日子有了奔頭。”橋背村村民朱芳玉説。自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以來,橋背村不僅統一了村莊房屋風貌,還建了旅遊公廁、公共停車場等設施,堅持把鄉村風貌提升與鄉村旅遊發展相融合。

  今年“五一”小長假,陽朔旅遊産業復蘇強勁,全縣共接待遊客62.74萬人次。緊挨遇龍河的橋背村遊人如織,火了一把。

  産業興則鄉村活。在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中,陽朔立足村情實際,深挖特色資源,把充盈農村産業發展之“實”,放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突出位置。

  福利鎮道山村,風貌提升建設和産業創新發展齊頭並進。2020年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實施生態稻田“種享”農業計劃,開啟了發展生態農業的創新嘗試。今年,道山村還將生態農業與研學體驗、旅遊觀光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探索生態産業發展。

  高田鎮喜龍村的農家蔬菜水果體驗採摘休閒農業,金寶鄉門樓村的金桔産業、普益鄉勇村的陽光玫瑰葡萄産業……

  陽朔縣統籌謀劃特色種植、鄉村旅遊、民宿等産業發展,著力打造集“旅遊+産業+生態+文化”四位一體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依託遇龍河國家級度假區等資源發展山水民俗文化遊,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做好産業振興文章,形成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格局,現有金桔、火龍果、果蔗、獼猴桃、沃柑等特色産業16個,為村民拓展了新的致富之路。

  C 文化鑄魂 獨特人文賦鄉愁

  陽朔縣鄉村的變化不止村莊風貌,還有群眾的精神風貌。

  陽朔著重激活和培育鄉村文化的“精、氣、神”,結合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建好文化陣地、深挖文化特色、建強文化隊伍,在鄉村文化振興“鑄魂強根”上精準發力。

  4月14日農曆三月三,在金寶鄉門樓村新建成的文化舞臺上,村民們唱起了依託民族文化自編自導的山歌,用嘹亮的歌聲抒發“感黨恩、跟黨走”的情懷。以門樓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基礎,精心打造的村史館也正式揭牌向民眾開放。

  金寶鄉政府負責人説:“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門樓村的各族群眾更加團結,推動文化振興和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

  像門樓村一樣,陽朔縣結合各村實情,在形、實、魂上做文章。如白沙鎮觀橋村墻繪文化凝聚起文明和諧正能量,高田鎮思柳村彩調民俗傳統文化唱響了新時代主旋律,楊堤鄉浪洲村史館展示了一幅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畫卷……新農村文化建設亮點紛呈。

  全縣99個行政村實現“一約四會”全覆蓋。陽朔縣將鄉風文明有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引導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在全縣推動形成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