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生態修復顯成效 壯美廣西添新景
2021-07-02 15:57:13來源:南國早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 通訊員 黃尚寧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八桂大地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近年來,廣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及林業部門深刻理解和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和實踐指向,積極開展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海洋生態修復,推進土地綜合整治、綠色礦山建設、石漠化治理等項目,助推越來越多地方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

  昔日“納污江”成為“網紅地”

  2021年1月,北海馮家江濕地公園開園,這是北海市目前建設的最大一個公園,被譽為生態修復的新樣板。

  “簡直美爆了!”高考剛結束,曹女士就帶著女兒到北海度假,在當地市民的推薦下,她來到了北海馮家江濕地公園。漫步在馮家江沿岸,紅樹林生機勃勃,水清岸綠、白鷺翩翩。曹女士説:“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北海。”

  “以前沒什麼人去,偶爾有人去釣魚。”在北海市民趙女士的印象裏,以前的馮家江是當地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由於歷史原因,馮家江68.5平方公里的流域範圍內原有2000畝蝦塘、363個雨污直排口、24個養殖場,每天排入4.5萬噸污水和養殖廢水,是環境可承受總量的2.6倍,導致紅樹林生態系統衰退,嚴重威脅北海全市生態安全。

  2018年12月,北海市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開工建設,斥資25億元對馮家江流域進行生態修復。圍繞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自然解決理念,協調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和諧統一。

  通過截污清淤、紅樹林保育和恢復工程,馮家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現已逐步恢復,水體已達到或優於準四類地表水的標準。隨著濕地生態環境改善,吸引大批候鳥來此棲息,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項目區的鳥類由2017年的136種增加至171種,並多次監測到世界極危鳥類勺嘴鷸,還有環志鳥及黑翅鳶、褐翅鴉鵑等十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沿岸灘塗得以休養生息後,沙蟲等底棲生物種類不斷增多,由2017年的66種增加至89種;流域分佈的17種紅樹植物,長勢也越來越好。

  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基礎上,馮家江流域被劃分不同功能區,設置觀鳥基地、沙洲趕海、基塘農園、濱水棧道、景觀平臺、慢行系統等,為市民和遊客提供遊憩的多樣空間。住在馮家江附近的王女士笑著告訴記者:“公園修到家門口,比想像中更美,特別舒心。”

  馮家江生態環境的改善,打響了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這張生態品牌,實現了新舊城區重要旅遊資源的聯通,生態環境的普惠性價值得到大大彰顯。同時,為北海市經濟社會提供了新的生態旅遊産品,拓寬了旅遊産業鏈,帶動北海市接待旅遊總人數由2017年的3084萬人次增長至2020年的4120萬人次;國內旅遊消費收入由2017年的36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14億元,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2

  世界的漓江要一直美下去

  “漓江不僅屬於桂林人民,屬於廣西人民和全國人民,也是屬於世界的,我們都要很好地去呵護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桂林積極推動漓江生態保護,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伏龍洲位於伏波山還珠洞以北的漓江河道中,陸地面積90畝,水體面積35畝。這裡曾經住有23戶居民,長期以來,居民在洲島上生活並經營餐館,建築雜亂,生活污水、餐飲污水直排漓江,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破壞著漓江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威脅著城市的飲用水安全。

  2016年,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漓江流域保護、建設、開發和利用,按照“依法取締洲島魚餐館及拆除違法搭建,實施洲島居民整體搬遷安置,開展洲島生態修復”的工作步驟,對漓江城市段洲島進行生態修復。

  2018年,《桂林漓江風景名勝伏龍洲、螞蟥洲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啟動,桂林市“一江四島”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拉開序幕,將漓江上的洲島建設成風景優美、環境整潔的公園。如今,伏龍洲有了新的名字——伏龍洲生態公園,它與螞蟥洲、訾洲、大小洲所構成的“一江四島”,給了桂林市民及遊客更多休閒選擇。

  據悉,漓江幹流水質常年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長期穩居全國前列,2020年排名全國第二,桂林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桂林城區空氣品質是廣西區內唯一一個連續五年完成空氣品質各項考核指標的城市。

  “十四五”期間,桂林市將持續推進漓江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全力打造漓江生態保護世界品牌和國內江河綜合治理典範,努力實現“讓這一人間美景永續保存下去”。

  3

  陸海共進積極推進生態修復

  一切生命都起源於大自然、從屬於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堅持生態優先,才能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這是廣西在生態修復堅持的理念和原則。

  記者了解到,2020年,廣西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會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財政廳印發了《廣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區(百色、崇左、南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指導意見》,指導各地開展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驗收工作。

  截至2021年5月底,283個項目中,已開工建設282個,目前已完工258個,120個中央獎補資金項目全部開工(其中已完工114個)。

  近年來,廣西海洋部門通過重點推進“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全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成果顯著。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治理工程就是2019年北海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兩個子項目之一。

  2020年8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明確廣西營造紅樹林100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3500公頃任務。“十四五”期間,自治區林業局將會同自然資源廳、海洋局以及沿海三市(北海、防城港、欽州)協同合作,高品質完成紅樹林保護和修復任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