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裝修一新的房舍依桑而建。陸文軍 攝
彩架村紅八軍紀念碑。陸文軍 攝
講述紅軍故事。陸文軍 攝
栩栩如生的紅色壁畫。陸文軍 攝
廣西新聞網淩雲7月26日訊(通訊員 陸文軍 實習生 梁文嬌)“喝水不忘挖井人,感謝黨的好政策。種桑養蠶促發展,家家戶戶奔小康……”7月26日,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淩雲縣下甲鎮彩架村,村莊群山環繞,溪水靜流,新裝修的房舍墻壁上,反映紅八軍第一縱隊英勇突圍的巨幅“紅色壁畫”栩栩如生……慕名而來參觀紅色基地的遊客駐足觀賞,田間地頭勞作的桑農唱起山歌,好一幅美麗生態宜居的鄉村畫卷。
昔日的彩架村居住著壯族、瑤族,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産業短板突出,發展相對滯後,群眾主要依靠種植玉米維持生活,雨多飽一年,雨少饑一年,日子過得十分艱苦。
近年來,淩雲縣依託“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將彩架村打造成集紅色革命教育、現代農業、旅遊觀光、農家體驗于一體的田園旅遊鄉村,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的鄉村振興之路。目前,彩架村種桑養蠶3500畝、烤煙120畝,建有一個養殖500組豚狸的示範基地、年出欄10萬羽的林下養雞基地和年出欄1萬羽的規模養殖清水鴨基地,2020年底年人均收入9865元,群眾走上了康莊大道。
“我們村通過弘揚紅八軍突圍戰的精神,依託‘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和鄉村振興的東風,來參觀紅色基地的人越來越多,村子變得更美了,産業更興旺了,“紅色文化”也搞得有聲有色,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淩雲縣下甲鎮彩架村黨支部書記張小康説。
産業發展,電力先行。針對彩架村電網構架薄弱的問題,2021年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淩雲供電有限公司累計投入資金155.67萬元對彩架村進行電網改造,解決了群眾低電壓、卡脖子的用電“操心事”“揪心事”問題,助推群眾種桑養蠶增産增收,為淩雲縣鄉村振興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我們村通過發展種桑養蠶,家家戶戶都建起了樓房,每家都買有一輛小車。我自己現在種有20畝桑田,今年預計有6萬元收入,村裏進行了電網改造後,現在用電很方便,我新建了一個養豬場,收入挺不錯的,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淩雲縣下甲鎮致富帶頭人張桂林説。
如今,彩架村小橋流水綠樹掩映,産業興旺,一棟棟新建的房子,一排排整齊的路燈,走出了一條紅旅結合特色發展之路,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