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積極打造以公共交通為紐帶的都市交通網絡
2021-08-02 10:55:16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大力倡導綠色出行 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 我市積極打造以公共交通為紐帶的都市交通網絡

南寧市積極打造以公共交通為紐帶的都市交通網絡

南寧公交採用“固定線路+靈活線路”的組合模式,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黃維業攝)

  近年來,南寧市不斷提升都市區公交服務品質、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完善城際公交銜接體系等,構建多層次融合、多方式可選、全過程連貫的一體化客運服務體系。推動客運同城化,構建以較高頻次的軌道交通運輸為主體,以多樣靈活的公共交通網絡為補充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絡,不斷推動城際、城市、城鄉交通順暢銜接,打造一體化出行鏈,構築多層次客運服務體系。

  完善公共交通資源配置

  當前,南寧市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戰略,以提高公交服務水準為抓手,建立場站、線網、路權及政策機制四位一體的“大公交”系統,以打造大中運量公交與常規公交相輔相成一體銜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為目標,將公交發展與城市自身特點緊密結合,提升城市公交整體實力,推動公共交通向都市圈發展,公交發展水準得到顯著提高。

  南寧市緊跟國家交通發展戰略部署安排,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優先發展、有序競爭,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公共交通運輸體系,多年來,通過完善公交場站設施、加密公交線網、推進都市圈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等方式支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現南寧市共有公交場站93個,包括樞紐站31個、停車場11個、首末站42個、修理廠9個,總停車面積83.60萬平方米,實現公共汽電車進場率達100%,公共汽電車均場站面積179.45平方米/標臺,較創建初期的142平方米/標臺提高了26.37%,常規公交多元化體系已形成。

  如今南寧市快速公交1號線和2號線已開通運營,南寧市快速公交通道專用道採用路中式彩色專用路面,站臺採用島式站臺,運營採用“固定線路+靈活線路”的組合模式,全天僅允許公共交通車輛通行,基本實現規模化、系統化、網絡化覆蓋。快速公交通道內高峰小時公共汽電車運營速度可達20公里/時以上,極大提高了城市公共汽電車的運營效率。目前南寧市中心城區建成區公交線網覆蓋率已達74.98%,較創建初期提升了59.46%,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南寧市積極推進相關技術轉型升級,加快智慧化公共交通發展。推動公交化票務系統改造,大力推行“南寧出行”“愛南寧”“南寧軌道交通”等APP,以及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式、公交電子站牌等,不斷創新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為群眾提供線路班次、站點變更、到站點時間等出行服務信息查詢。鼓勵推行雲閃付、乘車碼支付、人臉支付、IC卡支付等多種非現金支付應用,不斷提升優化購票、安檢、進出站、乘車等體驗,讓市民的出行更加高效、智慧、便捷。

  推動出租汽車行業轉型融合

  南寧市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的理念,以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獲益為基本前提,以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不斷提高服務品質為發展方向,將出租汽車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合理擴大出租汽車有效供給。促進巡遊計程車轉型升級,規範網約車合法經營,推進巡遊出租汽車和網絡預約車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融合發展,提升多樣化多層次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和服務水準,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出租汽車行業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推進出租汽車行業與新業態轉型融合發展,有利於構建多樣化、差異化出行服務體系,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南寧市作為首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向東盟國家的區域性國際城市,人口眾多,出行需求量大,為此開展出租汽車試點創新、促進出租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義不容辭。近年來,網約車的興起為市民帶來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南寧市通過明確出租汽車服務定位,綜合考慮南寧市常住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準、城市交通擁堵情況、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等因素,從規範管理、維護公平市場秩序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確定的改革方向和制度框架,借鑒一些城市已出臺政策的有益經驗,為我市開展出租汽車改革明確方向。

  南寧市積極強化監管專項整治違規運營,規範出租汽車行業秩序。開展網約車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做到實時、全量地向網約車監管平臺傳輸相關數據,在運力投放、投訴處理、統計分析、失物查找、安全監管等方面提供依據和便利,提高服務水準和工作效率。

  此外,南寧市還大力組織開展違規運營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南寧火車站、南寧東站、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各客運站等重點場所及周邊出租汽車拒載、議價、違規攬客、中途甩客等違規營運行為,同步整治出租汽車在非上下客點違規亂停放現象,為出租汽車行業的規範運營和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鼓勵綠色出行交通方式

  南寧市自2013年起開始大力發展天然氣、油電和氣電混合動力純電公共汽車等節能與新能源車輛,大規模淘汰老舊和污染嚴重的公交車輛,有力促進了公交行業節能減排,基本解決了公交車輛“冒黑煙”的問題。同時,南寧市加快公交加氣和充電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能、新能源車輛和建設加氣充電設施,初步建立綠色公交體系。

  一直以來,南寧堅持發展綠色出行,從傳統的燃油公交車到如今隨處可見的新能源公交車,從單一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到如今的常規公交、快速公交(BRT)以及共享單車等公共交通百花齊放,近年來南寧市民的出行可謂愈發便利化、綠色化、個性化,出行體驗感也越來越好。下了公交,出了地鐵口,打開微信掃碼,騎一段共享單車或共享電動自行車成為當下市民出行的常態。南寧市逐步形成了“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共享單車”三位一體的低碳綠色出行新模式。

  完善的軌道網有利於市民安全、便捷、省時、環保出行,對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推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建現代公共交通系統的客觀需要。軌道交通成為綠色交通的“主力軍”。如今南寧市已開通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和4號線,形成了兩橫兩縱“井”字形結構交通格局,運營總里程108公里,基本覆蓋南寧市主城區和核心商圈。地鐵5號線計劃於今年底開通試運營。屆時,邕城交通動脈再添新成員,市民出行更加綠色環保。

  南寧市大力實行相關措施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完善現有自行車交通基礎設施,推進資源整合。將公共自行車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投放數量納入政府宏觀調控,結合城市空間承受能力、停放設施資源、市民出行需求等科學合理測算車輛總體規模,實行總量控制。同時建立連續、方便、快捷的自行車道路網絡,保障自行車通行權;改善非機動車路面行駛條件,實行機、非分離,提升騎行體驗與安全性。此外,不斷創新信息化技術服務,對共享車輛和APP系統不斷創新優化,為騎行者提供更加安全、省力的騎行車輛以及更優質的騎行服務,營造全民綠色出行的良好交通氛圍。

  提升客運一體化服務水準

  南寧市通過提升都市區公交服務品質、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完善城際公交銜接體系等措施構建多層次融合、多方式可選、全過程連貫的一體化客運服務體系,推動客運同城化,構建以較高頻次的軌道交通運輸為主體,以多樣靈活的公共交通網絡為補充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絡,推動城際、城市、城鄉交通順暢銜接,打造一體化出行鏈,構築多層次客運服務體系。

  積極爭取中運量公共交通網絡化運營。完善公交專用道建設,構建“層級化、網絡化、系統化”的公交專用道網絡,形成“地下軌道+地面公交專用道”的公交路權保障體系,以提升中心城區常規公交運行效率、增強公交吸引力為目標,優先選擇在公交線路密集、客流集中的道路實施公交專用道建設,保障公交車輛在道路交叉口的優先通行,規劃新增公交專用道規模約100公里。不斷加強鐵路、民航、公路交通信息共享互通,依託城市候機樓、高鐵無軌站、旅遊集散中心等,通過第三方平臺發展“一票制”客運服務。積極發展“空鐵通”“空巴通”公鐵聯運、海空聯運等服務産品,實現高鐵、航空、道路旅客運輸“零距離”換乘,不斷推動旅客聯程服務,提高出行效率。

  大力推廣更加靈活多樣的鐵路運輸組織,優化大站停、站站停等快慢結合的列車開行方式,動態調整列車開行車次,適時開通預留及關停站點,實現旅客隨到隨走,不斷滿足都市圈軌道交通通勤需求。倡導“出行即服務”理念。支持運輸企業與第三方企業合作打造數字化出行助手及提供行李托運“門到門”服務,實現旅客“一站購票”,行李運送“一站到底”。支持運營企業規模化、聯盟化發展,推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公交、城際客運等公共交通全領域“一卡通”,拓展ETC應用和服務範圍。

  根據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南寧市公共交通規劃等專項規劃,將計程車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完善出租汽車行業配套服務設施。在土地、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行業服務,加快計程車綜合服務站(區)、專用候客泊位(停靠點)、加氣站、充(換)電站等配套服務設施的佈局和建設。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等大型交通樞紐設置計程車專用的免費停車候客區,商場、醫院、學校、地鐵出入口等公共場所和大型居民住宅區應當規劃計程車候客臨時停車位,為計程車提供運營便利,切實解決計程車駕駛員在停車、就餐、如廁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南寧日報 王志鵬 覃美靜 蒙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