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創新全域旅遊資源開發模式
2021-08-16 10:26:3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龍勝各族自治縣創新全域旅遊資源開發模式 全縣大景區 處處見風景

  8月10日,記者來到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寨村,從山頭眺望,具有瑤族風情的傳統民居散落在鬱鬱蔥蔥的樹林和層層疊疊的梯田旁。“融合了瑤族風格和現代元素的民宿很受歡迎,旅遊旺季還得提前網上預訂。”這裡的村民告訴記者。

  近年來,龍勝依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豐富的生態資源、多彩的民族文化,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核心産業、品牌産業和生命産業來打造,創新全域旅遊資源開發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旅遊、健康“三位一體”的發展之路。

  A 大力發展生態民俗旅遊

  該縣平等鎮廣南村有著千年的大糯種植歷史,形成了種、收、食、娛的大糯種植文化。近年來,該村依託生態優勢,將大糯作為全村的主導産業,與平等、龍坪、平熬等村合力打造1000畝左右的大糯種植基地。並通過大糯文化傳承展示中心、鼓樓春農業開發公司等,發展以大糯産業為基礎的文化節慶旅遊活動,實現農文旅的有效結合。今年廣南村農副産品年産值預計有500多萬元。

  發揮生態優勢,用好民族文化。龍勝立足縣情實際,確定了讓群眾打生態牌、吃民族飯、賺旅遊錢的發展之路。目前,該縣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2.5萬多人,間接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依託旅遊産業帶動45.29%的脫貧人口享受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打造了龍脊景區至溫泉景區的百里鄉村旅遊示範區,以及金江、裏才、張家等一大批鄉村旅遊示範點。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龍勝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324.75萬人次,同比增長44.75%。

  B 提升“形實魂”城鄉風貌新

  在龍脊鎮金江村黃洛瑤寨,當地村民將一處積滿腐朽木質藩籬的廢棄菜園進行清理,並按照相關規定通過申報,建成了現在帶有當地瑤族特色的民居。“我在黃洛瑤寨歌舞場跳舞得一份工資,另外自己還製作瑤族刺繡手工藝品賣給遊客,成為‘雙薪’農民。”村民潘繼鳳對記者説。

  龍勝將城鄉風貌改造作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在城鄉風貌的“形、實、魂”上下功夫,注重規劃、因村施策、突出特色,讓整村風貌與周邊山水環境相協調。目前該縣已對“兩高”沿線928個村屯的1637棟房屋進行風貌改造,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1454棟。

  該縣把城鎮、旅遊景點、周邊的村莊連片、成區域進行推進,實現全縣風貌改造提升全覆蓋,逐步塑造富有龍勝特色的城鄉風貌。尤其是充分挖掘文化因素,打造苗族、侗族青瓦房古香古色的吊腳樓,打造瑤族四柱落地、文靜雅致、空透輕靈的挑廊式吊腳樓,打造壯族五柱落地、川方穿榫銜接、石頭地基、高壘石坎的幹欄(麻欄)式建築。

  C 把全縣建成一個大景區

  該縣按照“全縣大景區,全域大旅遊”的規劃思路,圍繞“生態旅遊”大環線的建設,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進行建設。根據“一核兩重四鎮五區+旅遊大環線”的全域旅遊規劃重點,進一步豐富旅遊景區佈局。“一核”即以縣城為核心,“兩重”以龍脊景區和南山景區為重點建設景區,“四鎮”即在環線上建設苗、瑤、侗、壯四個民族特色小鎮,“五區”即打造溫泉、彭祖坪、西江坪、大坪塘、花坪五個度假區。

  通過創建“詩畫龍脊”和“福滿金坑”“花語泗水”田園綜合體,形成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機銜接,充分發揮田園綜合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據悉,田園綜合體的創建,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特別是脫貧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將田園綜合體創建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依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發揮生態環境良好、民族文化濃郁的“後發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旅遊+扶貧+鄉村建設”四位一體的特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其中旅遊分紅收益明顯,龍脊旅遊有限公司、桂林龍勝春秋民宿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農戶在種植水稻、維護梯田景觀和發展特色民宿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將旅遊收益按一定股份返還給群眾分紅。2020年,金江村黃洛屯民族歌唱表演收入380多萬元,銷售旅遊工藝品收入達200多萬元,農家樂、農家餐飲接待收入400多萬元,僅旅遊這一項就給黃洛屯每戶帶來平均約12萬元的收入。旅遊又推動了群眾自主的環保意識、自覺的生態認知和自信的文化發展,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突出田園特色,推動休閒旅遊持續發展。田園綜合體創建突出梯田和傳統村落等田園特色,依託“九龍五虎”“七星伴月”等名牌景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族節慶、民族美食等特色旅遊産品,通過舉辦龍脊古壯寨開耕節、平安村梳秧節、黃洛瑤族曬衣節等系列民俗節日和梯田文化旅遊節、龍脊梯田百公里跑山賽等重大活動,打造出一系列休閒旅遊品牌。(廣西日報 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韋吉陽 實習生 唐子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