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構建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發展新格局
2021-08-18 09:53:57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我區構建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發展新格局 升級“田東模式” 服務鄉村振興

  2008年,田東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啟動,構建了包括信用、機構、支付、保險、擔保、村級服務組織在內的“六大體系”,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有效緩解了農戶缺資金、貸款難問題。

  進入“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當前我區的重要任務之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撐,隨著經濟發展和金融需求發生變化,如何在上一輪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突破機制局限,加快構建適應産業深化和經濟發展的農村金改機制,進一步滿足農村地區日趨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成為當前我區金融系統正在探索的課題。

  1 為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插上“數字化翅膀”

  靖西市舊州古鎮,蒙紅芬每天在自家的早餐店忙活。説起開早餐店,蒙紅芬稱自己是“半路出家”,全靠金融支持才得以轉行成功。

  蒙紅芬是較早一批到舊州古鎮開店的個體經營戶,之前她一直以銷售日常用品和當地特色農産品為主。去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旅客減少,蒙紅芬萌生了轉行開早餐店的想法。“一套機器設備4萬元,加上流動資金,我們急需借款來填補資金缺口。”蒙紅芬説,由於此前從未貸過款,她根本不了解貸款的門路。

  去年5月,去村委會辦事時,蒙紅芬從村支書那裏了解到“金色鄉村”系統,嘗試著註冊並提交申請。很快,靖西長江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來到她家完成貸前調查,給她發放了5萬元信用貸款,全部流程走完不超過一週時間。

  為蒙紅芬打開金融服務之門的“金色鄉村”系統,正是目前廣西升級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載體——二代農村信用信息系統。作為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升級版,“金色鄉村”綜合農戶信息服務平臺正逐步向全區推廣。

  “從實踐經驗看,農村金融改革的六大體系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核心和基礎。一方面,通過搭建覆蓋全區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為廣大農戶建立‘經濟身份證’,為金融要素向農村地區配給夯實基礎;另一方面,通過信用創建和培育,激發農村經濟主體講誠信、能致富的內生動力,為其他五大體系建設提供支持。”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負責人説。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向全區推廣,農村信用體系在信息更新和使用兩個層面的不足逐步顯現。

  為讓農戶信用信息庫活起來,實現“信息—信用—信貸”的最終轉化,真正破解農村徵信“白戶”融資難題,全力推進廣西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探索運用數字化科技手段優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完成全區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佈局的基礎上,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創新打造基於“手機APP+PC端”的二代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産業鏈方向拓展採集寬度、探索“惠農補貼”等特色應用場景,努力在便民、惠民、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2 農村信用信息拓展多樣化應用場景

  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負責人表示,“二代系統”以數字化的農村信用信息為核心,構建起覆蓋金融服務、政府管理、農業産業鏈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有效突破“一代系統”的信息採集、更新和應用瓶頸,在惠農補貼發放、線上融資等多領域顯現成效,助力農村金融發展和社會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的起源地田東縣,也是全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先行示範區。通過一年多探索,田東縣已初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政府+社會”雙輪驅動的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新模式。

  在農戶信用信息基本全覆蓋的基礎上,田東縣通過“二代系統”的惠農補貼查詢、信貸申請、用工招工等應用功能為群眾提供市場需求信息,並推動“二代系統”與惠農補貼“一卡通”系統無縫對接,成功建立惠農補貼數據應用場景,實現對補貼資金核實、比對、支付、發放和公開公示等重要環節數據進行集中採集和管理。

  隨著“二代系統”功能框架構建不斷完善,田東縣將率先向金融機構開放信息查詢和應用權限,並結合農業産業鏈、惠農補貼、村務管理、抵押擔保、保證保險等實際需求,拓展農村信用信息系統的業務場景,為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提供支持和服務。

  通過打造“信用+信貸+支付”聯動模式,田東縣以“二代系統”、金融機構信貸對接系統、電商平臺和三農服務室為基點,以農戶信用數據鏈、農業生産産業鏈、包裝物流鏈、農産品品質信用追溯鏈為框架,探索建設貫穿政務、個人和商務三大誠信體系的大數據應用場景,打造農村信用大數據平臺,為優化信用創建成果應用、實現信用向信貸轉化夯實基礎。

  在那坡縣,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農村通信基礎設施極大改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升級工作已完成。農戶均可自主在手機上申請更新信息,通過縣級金融服務中心審核後,自動在系統上進行信用評級。

  針對現有“三農金融服務室”功能不完善、作用單一、無人員管理、無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等問題,那坡縣今年6月印發《那坡縣創建“三農金融服務室”實施方案》,為農村金融改革提供了穩定的資金、制度及人員保障。

  3 “田東模式”六大體系建設全面升級

  “相對於城市金融而言,農村金融一直存在‘更缺服務、更缺資本、更缺信用、更缺支持’等問題,近年來這些狀況雖有所改善,但仍沒得到根本性解決。”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人説,尤其是金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仍存在阻礙;農村金融供給規模仍不能滿足“三農”融資需求,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沒有完全得到緩解;農村金融産品創新不足,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的金融産品仍然缺乏等問題,需要在全面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中加以解決。

  為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推動我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持續鞏固和擴大農村金融改革成果,我區今年4月印發《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六大體系升級建設方案(2021—2023年)》,對信用、機構、支付、保險、擔保、村級服務組織“六大體系”升級建設提出具體目標和任務,加快建設適應新發展形勢、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

  7月末,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保監局在田東縣聯合召開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六大體系升級建設推進會,貫徹落實《方案》的有關工作部署,在廣西全域啟動“田東模式”六大體系升級建設。

  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人介紹,我區將持續開展“金色鄉村”廣西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信用“四級聯創”“三農金融服務室”創建工作,建立農村電子信用檔案,開展農戶信用評價,支持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不斷提升農村信用環境,降低農戶貸款成本,提高金融支持“三農”力度。充分利用好“桂惠貸”政策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融資千億工程等涉農金融支持政策,為涉農民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促進農村産業興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成為保障農民穩定增收、農産品有效供給、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打造農村金融改革“六大體系”升級版,要從加強信息共享、推動發展信用貸款、拓寬抵押質押物範圍、創新專屬金融産品和服務、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等方面,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工作,包括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共享,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抵押質押物範圍,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農業農村應用等,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信貸獲取能力,讓金融活水真正澆灌農村地區。”該負責人説。( 廣西日報 記者 譚卓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