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10年找水打井3000多口 187萬山區群眾告別“吃水望天”歷史
2021-08-23 10:20:18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日前,記者一行從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驅車40分鐘,步行1個多小時,終於在懷道村半山腰找到一座隱藏在雜草和灌木叢中的小白房子。隨行回訪的廣西地質調查院副院長黃桂強説:“房子下面這口井,是2017年我們整整用了17天才打出來的。”懷道村黨支部副書記覃艷紅感慨:“有了這口水井,全村300多人告別了40多年的吃水難。”

  “從2010年至2020年10年間,我區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找水打井大會戰,18個地質勘查單位上千名隊員接力找水,使187萬山區缺水群眾‘吃水望天’成為歷史。”自治區地礦局局長唐善茂説。

  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至2010年,全區仍然有180多萬山區群眾存在“吃水難”。解決這一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成為自治區黨委、政府連續10年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

  10年時間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和地礦局積極組織協調,1000多號人馬克難攻堅、接力找水。設備進不了場,隊員們手扛肩挑;施工沒有水源,就用人提車拉;居住的是露天帳篷,吃喝就地埋鍋造飯……

  廣西第四地質隊鄧晶回憶:“在隆林各族自治縣下岩腳屯,我身綁粗麻繩,下到僅容1人的天坑45米處,跳進水中用儀器定位。同事和屯裏七八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坑上拉繩幫忙。我出來已全身濕透,無力癱坐在地。”靠著這個精準定位,他們一舉打出了一口每天涌水量480噸的水井。

  10年辛苦不尋常。到2020年底,自治區地礦局共完成大石山區30個縣市區8萬多平方公里的1:1萬水文地質調查;在71個縣市區施工勘探鑽孔4570個,總進尺47萬多米;成井3000多口,水井總出水量達到79.57萬噸/日。

  10年找水打井行動,有力配合了廣西近5年來實施的打好大石山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大會戰與飲水安全殲滅戰,至2020年底,全區累計投入51.5億元,惠及農村803.2萬人,全面解決了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以尺寸之功,積韆鞦之德。廣西找水打井實現了從“解民之渴”到“促民康健”質的飛躍。在永福縣羅錦鎮米田三達屯,村民梁斌告訴記者:“廣西三五核地質大隊幫我們打出了日出水量達1萬噸的雙孔水井,現在周邊4萬多人飲水無憂。黨和政府給我們打的是救命水、致富水,我們再也不用看天吃飯啦!”(廣西日報 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黃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