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打造樣板 “點靚”鄉村——看自然資源政策如何助推廣西鄉村振興
2021-08-30 12:18:2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打造樣板 “點靚”鄉村——看自然資源政策如何助推廣西鄉村振興

鳥瞰被譽為“螺螄粉小鎮”的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山灣村。蒙福運/攝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廣西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釋放自然資源政策紅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點燃鄉村振興內在動力,一個個美麗鄉村樣板在八桂大地不斷涌現。

  A 量身定制: 為鄉村改造做好規劃

  日前,記者一行來到北流市西埌鎮田心村廣西美麗鄉村設計院裏,但見幾位年輕的鄉村規劃師正在圖紙上描描畫畫。

  據介紹,為打造美麗鄉村,北流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了22名鄉村規劃師,為村民“量身定制”規劃美麗家園。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陽柳鳳説:“編制村莊規劃有利於合理佈局和優化農村生産生活生態空間,加快補齊鄉村發展短板,有利於保護農村自然風貌和傳統文化,使村莊規劃因地制宜,避免‘千村一面’。”

  2020年6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印發了《廣西鄉村規劃師挂點服務辦法(試行)》,以1名鄉村規劃師服務覆蓋1至3個鄉鎮的形式,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推行鄉村規劃師挂點服務。

  西埌鎮木棉村是北流市鄉村振興建設示範點之一。過去村裏房屋雜亂、垃圾遍地。自從引進國內知名鄉村建設設計團隊——鮑國志團隊擔任技術總顧問以來,村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豬圈牛圈、垃圾堆集的竹林變成了公園,泥磚房經過加固翻修變成了陶藝體驗館,破舊的院落改造成了農家餐館……

  在推進村莊規劃中,廣西特別注重讓農民參與其中,形成“人人主動參與規劃編制,自己動手改造家園”的局面。廣西在全國率先研發了“國土空間規劃調研App—村莊規劃版”和“國土空間規劃網絡意見徵集系統—村莊規劃版”,村民通過手機App即可參與村莊規劃編制,提意見、訴需求、繪藍圖。規劃編制團隊駐村調研時間不能少於15天,規劃成果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通過才能報批。

  為讓農民看得懂規劃圖,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明確,對於開發建設或整治修復等規劃內容全面的村莊,可編制完整版村莊規劃;其他村莊以“一村一圖一表一則”作為核心成果要求,編制簡易版實用性村莊規劃,讓群眾一目了然。

  “廣西目前有486名鄉村規劃師活躍在基層一線開展挂點服務,全區累計完成900個行政村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成果編制並通過專家審查。”陽柳鳳介紹,該廳還統一組織完成了83個示範村傾斜攝影實景三維數據製作和地形圖測繪,探索以地形和實景三維模型數據為基礎,輔助村莊規劃編制分析和決策。

  B 土地整治: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走進北流市新圩鎮河村,座座房屋古色古香,片片菜園青翠欲滴,條條屯道花紅柳綠,村前小橋流水,池塘荷花飄香。這裡已成為桂東南地區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被評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河村黨委書記陳家平有感而言:“是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帶來的喜人變化。”

  前年,經自然資源部同意,河村被列入廣西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重點打造“森林生態涵養區、基本農田功能恢復區、生態型農田建設區、村莊特色風貌營造區”4個示範片區,並在各個片區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在村莊房屋佈局上,按照“修舊如舊,就地取材”方式,全村共修繕了40棟老房子,改造美化了503棟新房子,修復和新建景觀13個。修繕好的部分房屋打造成共享農莊、民宿、藝術工作室和圖書館等。村莊日新月異,遊客紛至遝來,群眾收入水漲船高。

  廣西自然資源部門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鄉村振興“賦能”,同樣打造出以“螺螄粉小鎮”聞名的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山灣村,讓記者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另一種模樣”。

  過去,山灣村耕地碎片化、建設無序化,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利用政策優勢,先後實施了柳南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建新工程和太陽村鎮山灣村等7個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並把增減掛鉤指標交易獲得的6.7億元用於安置區和基礎設施建設。

  經過努力,柳南區1180戶4602人住進了統一規劃建設的集中安置區;構築形成了以螺螄粉文化為核心和亮點的産業體系。如今,“螺螄粉小鎮”已成功入圍國家4A級旅遊景區,打造了萬畝竹筍基地、千畝豆角生産基地、千畝韭黃生産基地、千畝田螺養殖基地,帶動近1.5萬人就業。

  據悉,2020年7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的意見》。廣西目標很明確,到2025年,全區各縣(市、區)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將達到10個以上。

  C 改革創新:促鄉村振興換擋提級

  在北流市民安鎮的輕工業産業園,記者看到,幾排6層高的標準化廠房已拔地而起,企業年內便可入駐。佔地3000畝的農民工創業園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

  當地鄉鎮幹部説,産業園可為當地群眾提供大量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既增加農民收入,又為鄉村振興換擋提級注入了原生活力。

  近年來,北流市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充分盤活利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為産業園建設提供了廣闊空間。

  “僅‘農地入市’這一塊,就把北流‘救’活了,一子落而滿盤活。”玉林市委常委趙志剛感慨地説,通過“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農村徵地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北流長期存在的工業和城市建設短板初步得到了破解,農民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三塊地”改革中,北流市積極探索實行“土整歸村”改革,由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合作社按工程建設標準,組織村民直接參與土地整治項目施工,減少了項目招標、預算評審、預算核減、監理等環節和費用,土地整治項目利潤、管理費得以最大化地轉化為村級集體經濟來源和農民務工收入。2018年底,北流尚有29個村集體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空殼村”。僅一年後,全市村集體的平均收入超過了11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鄉村振興更有底氣了。

  如今,北流市已全面展開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處理,逐步建立宅基地有償退出使用制度,將農村宅基地退出整治復墾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為鄉村風貌提升和鄉村振興解決了關鍵的資金來源問題。以新圩鎮河村、西埌鎮木棉村為代表的一批美麗鄉村的崛起,吸引了周邊市縣的鄉村群眾紛紛前往學習取經,逐步形成了一條貫通全市鄉村的旅遊新線路。

  “推動鄉村振興,規劃是引領,改革是動力,政策是保障。北流市規劃抓得早、改革推得好、政策用得活,經驗值得總結推廣。”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説,目前該廳正加緊研究制定和完善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自然資源政策舉措,將建設用地復墾與村莊規劃編制、鄉村風貌提升、鄉村産業發展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推行“增減掛鉤+N”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N”等工作模式,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廣西鄉村振興貢獻“自然資源智慧”。(廣西日報 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黃尚寧 秦耀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